何勇 “千万别让人知道是我说的。”“别写进去啊,咱可是兄弟,我才跟你说这些的。”“领导可能嘴上不说,但会给我小鞋穿。”如今,“不提名字”已经成为不少干部打开心扉讲真话的前提。记者采访发现,干部在面临各类采访或询问时,不管主题是正面还是负面,都希望能在事后的新闻报道或者调研报告中隐去名字。在基层,干部“匿名化”倾向正在加剧。 2020年第15期《半月谈》 显而易见,不论是基层干部“匿名化”倾向在加剧,不敢实名发言说话,还是基层干部患上“失语症”,直接“金口难开”,都属于不正常现象,是怪事。因为光明正大地说真话、讲实话不丢人,是党员干部必备的政治品格、优秀品质,“是一个干部真理在身、正义在手和有公心、有正气的重要体现”。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公共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肩负着将外界的“刺激”传递到“神经中枢”的重要作用。而基层干部则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环,也是直接同人民群众打交道的第一线,对基层实际情况、老百姓真实心声最了解、最熟悉的干部群体。这决定了基层干部最需要打开天窗说亮话,讲出响当当的真话、实话,反映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揭示问题、矛盾,才能发挥出基层“信号灯”功能,为蓝图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当基层干部患上“失语症”,或者说真话、讲实话选择“匿名化”,往往造成来自基层的真实声音沉没下去,越需要解决的问题越不能引起上级部门和领导的重视,越难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换言之,如果基层干部说真话、讲实话需要“匿名化”,客观上使他们“无力吐槽”,从而变成“深宫怨妇”。 实际上,基层干部患上“失语症”,或存在“匿名化”倾向,诱因或许不同,但归根结底其实都是基层干部趋利避害的现实考量,是一种明哲保身的选择。因为以实名方式说真话、讲实话,反映需要解决的问题,难免会得罪人,或让领导难堪,其结果往往是容易遭到或明或暗的“打击”,被上面“穿小鞋”,或者被单位和同事孤立。 因此,基层干部“失语症”“匿名化”必须根治,要让基层干部敢于打开天窗说亮话,敢于以实名身份说真话、讲实话。要根除“失语症”“匿名化”现象,关键是要用制度和纪律为基层干部以实名身份说真话、讲实话撑腰,切实打消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及时打捞来自基层的真实声音。只有这样,每一位基层干部都敢于亮明身份、光明正大地说真话、讲实话,基层干部的真话、实话不会成为稀缺品,那些真实的声音才不至于被沉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