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工人员的背上全是汗水。 |
“再过几天,水站就完工了,乡亲们就可以喝到好水了,遇到干旱天气,也不怕缺水了!”昨天上午10点,毒辣辣的太阳照在人身上像火烤一样,皮肤晒得黝黑的李师傅喝了一大瓶水后说。在他的旁边,一个白色的建筑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安装相应的设备,这就是李师傅说的李家坑水站。 一升装的水瓶每天要灌七八次 海曙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李家坑水站位于榧树潭水库右侧,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与李家坑这个美丽古村融为一体。水站建成后,净化、消毒、水质监测、自动化控制、监控等设施齐全,是城市水厂的微缩版。榧树潭水库的原水,经潜水泵、引水管道进入供水站,经过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序,再经检测合格后,进入农户的家里。水站日供水规模199吨,受益户籍人口516人,规划旅游人口近3000人。 今年50多岁的李师傅是土生土长的李家坑人,从3年前农饮水改造开始,他就跟着施工队到处施工,亲眼看着一个个高山水站建了起来,每当听到“通水啦”的欢呼声,李师傅说,所有的辛苦都随风而去了。 看到别的村水站都建成了,李师傅一直在想:“我们村什么时候开始建水站呢?要是这一天来了,我一定回去参与建设。”真是天遂人愿,去年年底,这一天终于来了。 李师傅告诉记者,由于水站所处的位置不通车,好多材料都要通过人力运上去,给施工带来了不少困难。但这些都好克服,最难受的就是最近的炎热天气了。 记者看到,李师傅自带一只一升装水瓶,他说每天最少要灌上七八次,几乎每隔一小时就要喝一瓶。水是施工方提供的,如果不补充水分,就会感到嗓子在冒烟,浑身像火一样在烧。喝水多,流的汗也多,有人戏称说,出的汗都够洗澡了。不管环境多恶劣,水站的进度一点也没有受到影响。工人们每天的衣服是湿了干、干了又湿,走在路上,大老远就能闻到一股汗味儿。 施工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防止工人中暑,他们也在错峰施工,高温天早上6点不到开工,10点半左右结束。下午2点以后开始,6点左右结束。施工队还准备了凉茶及防暑药品。由于保障措施得当,进入夏季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工人中暑事件。 奋战3年,让3.6万多名村民喝上好水 海曙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3年奋战,海曙区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在“桑拿模式”的高温天气里,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扎实推进施工进度。 在横街的乌岩村,工人们用双肩抬着重达一吨多的不锈钢净化设备艰难地跋涉在陡峭蜿蜒的山间小道上,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步履沉稳。 在章水镇大皎村,细岭水站已经落成,一幅巨大的“水是生命之源”墙绘把水池装饰得美轮美奂。 在李家坑村,一座充满了徽派气息的水站已经呼之欲出。 在赤水村,清水池、管理房均已经完成,随着从周公宅水库引水的两公里无缝钢管的铺设,优质的饮用水即将进入高山村的家家户户。 在百步阶、在杖锡、在燕麻……水站的净化、消毒设备均在安装调试,自动化、标准化的水站即将投入使用。 在龙观乡龙溪村和龙峰村,7座高标准的高山水站克服了地理位置偏僻、山路狭窄陡峭、运输等各种困难,也已进入最后的扫尾阶段。 海曙区高山单村水站建设充分调动建设各方的能动性,利用“骡帮”“钢滑道”“铁桶吊篮”等各种“神器”,建成一座座高标准的现代化水站。相关资料显示,从2018年开始实施3年农饮水达标提标任务,海曙区共需建设、改造、提升61座高山独立供水站,至目前为止已经达标34座,其余的将于9月底前建成通水。总投资超5000万元,受益人口36000多人。 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褚苏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