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甬上实验室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8月14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小饰品极易“惹火” 打火机都能炸飞

消防实验显示:高温天气,玻璃材质物件 要慎放车内和阳光房内

太阳光经过玻璃体折射后,纸张很快被引燃烧毁。

    夏日炎炎,高温不断,火灾隐患也随之而来。生活中,人们容易忽视的一些行为习惯,都有可能会成为引发火灾事故的导火索——比如,太阳光就可能成为火灾事故的“元凶”,而“引火”的介质,则是一些常见的玻璃材质装饰物。

    8月12日中午,室外气温达到37℃。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上海消防研究所、吉利汽车研究院,在杭州湾消防救援大队,开展了两组光源聚焦火灾实验。长达四五个小时的实验显示,在高温“作用”下,餐巾纸、报纸、皮革以及打火机等物品都会很快燃烧甚至爆炸。

    聚光源“引火”有风险,市民要谨慎防范

    当天上午10点,虽然没有达到当日气温的峰值,但太阳照射下的玻璃房内已经如蒸笼一般,让实验人员热得满头大汗。“现在是在实验的准备阶段,看看在太阳照射的条件下,焦点在哪里,在多高温度时能引燃可燃物,不同的实验对象有各自不同的情况。”一名实验人员介绍说。

    记者看到,在这个玻璃阳光房内,准备了热电偶、照度仪、红外测温仪等测试仪器。而实验对象,则是球状的、方形的甚至菱形的一些玻璃材质的物质。据介绍,这些装饰品,在很多车主的车内比较常见。另外,也准备了包括纸张、坐垫、香水瓶、打火机甚至矿泉水等可燃物。

    “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实验模拟室内和汽车内两个场景的太阳光,在不同材质的球面透镜、柱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光源聚焦体上,经过折射或反射作用形成聚焦点或聚焦带后引燃可燃物,从而引发火灾的情况。”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火调技术处高级工程师、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张小芹解释道。

    据了解,这类火灾此前在外地多有发生,在我市倒是没有先例,但这类危险一直是存在的。“很多结论都是在火灾调查中分析得出的,今天这个实验,能直观地展现这一火灾发生的原理和情形,希望能引起居民或车主的注意和警惕。”实验人员说。

    第一组实验:玻璃房内纸张很快冒烟起火

    第一组实验,在模拟的玻璃阳光房内进行。记者看到,根据实验进程,一个透明玻璃球垂直固定在了架子上,试图让阳光直射玻璃球这一聚焦体,形成聚焦点,直射正下方的纸张。作为燃点较低、市民生活中最常见的可燃物,果不其然,不到2分钟,纸张便冒起了缕缕青烟。

    又过了2分钟,纸张被成功点燃,很快被火焰完全吞噬。当时,室内玻璃房内的温度高达45℃,远高于室外气温。实验中,塑料袋、泡沫板等可燃材质,都很快被烧出了一个洞,甚至出现被烧穿的情况。相比较其他玻璃材质的介质,从实验中看,球体的杀伤力最大。

    “玻璃球体直射形成的聚焦点温度是非常高的,可以达到400℃以上,并且温度升得很快。在这一高温情况下,如果聚焦点附近存在可燃物,且具备蓄热引燃条件,是非常危险的,极易引发火灾。虽然存在一定的概率性,但这一隐患不容忽视。”张小芹解释说。

    因此,张小芹提醒,将放大镜、老花镜、球形玻璃体等物品放置在玻璃房或者窗台上,经过太阳直射形成聚焦点,点燃旁边餐巾纸、书本、报纸等可燃物后引发火灾的情况极为隐秘,都是在不经意之间发生的,必须保持警惕,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发生。

    第二组实验:车内皮革冒烟烧穿洞,打火机爆炸

    第二组实验,转移到了汽车内部。记者看到,消防员在车内放置了球体、香水瓶(挂式、坐式)、矿泉水瓶、老花镜等聚光体和餐巾纸、抹布、打火机、皮革等可燃物,“这些都是平时大家会在车内放的东西,而且有些车主,对摆放这些似乎有特别的嗜好和讲究。”

    现场已是下午1点,室外热浪滚滚。接下来的实验,依旧让大家吃惊。记者注意到,玻璃球放在后挡风玻璃下后置物板处时,经过太阳直射,把置物板的皮革层烧了一个窟窿,并不断冒出烟雾。当时,车内的温度已经高达70℃,几分钟后,打开车门,一股烟雾扑面而来。

    同时,消防员在汽车前部仪表盘上放置了玻璃球体和一个塑料打火机。仅仅过了5分钟,玻璃球体形成的聚焦点便让打火机爆炸了,碎片到处都是。同时,汽车前部放置了半瓶矿泉水,经过测试,温度达到了60℃,塑料材质的瓶体已有些变形。也就是说,如果再过一会,这瓶矿泉水肯定会漏掉。

    “像玻璃球体这类物品升温速度非常快,很容易聚光,并且聚焦点的位置与玻璃球体这类聚光体很近。正午时分,就在正下方,很可能底座会被融掉。如果是下午,受折射影响,聚焦点会有所偏移。”张小芹介绍,夏季高温天气,在室内或汽车内存放、搁置容易聚光的物品,是十分危险的,广大市民都要对此引起重视。记者 马涛

    通讯员 尹莹棋 杜超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