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两山”理念 宁波答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8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卖花木”到“卖风景”

杖锡人说:“既然路是对的,那就要坚定地走下去”

今日杖锡。陈金辉 摄

    位于四明山深处的海曙区杖锡村,从章水镇出发,还得沿着皎口水库、周公宅水库,开30公里的盘山公路才能到达,这里被称为“宁波的西藏”,不仅因为800米高的海拔,还有深藏四明山心的闭塞。

    但是这里,却有着宁波四季最美的风光,春天的漫山樱花,夏天的清凉溪水,秋天的满枝硕果,冬天的皑皑白雪。

    从“卖花木”到“卖风景”,为了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杖锡人一直在努力做着自己的探索,他们说:“既然路是对的,那就要坚定地走下去。”

    依托绿水青山——

    杖锡靠花木种植发家致富

    1996年之前,杖锡还是一个乡,除了外出谋生,老百姓靠山吃山,主要靠卖毛竹、茶叶增加一点收入,但山高路远,卖什么都不容易,村民年人均收入不到千元。

    “那时候,我也是看奉化的亲戚种花木不错,想想我们杖锡也可以,就开始种植花木了,主要是樱花和红枫。”8月12日,杖锡花木专业合作社社长鲁根水回忆起当年,往事仍历历在目。

    “一开始,销售也困难,我们杖锡很适合种植花木,但太偏远了。我没办法,去报纸登广告,结果真的接到了一个2万棵樱花苗的大订单。”销路从此打开,大家发现种植花木的经济效益要好太多了。很快,全乡发动种植花木,鲁根水也成了当地最大的花木销售商。

    2004年,杖锡的年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左右。

    2006年,杖锡成立了花木专业合作社,从最开始的20多户社员开始到后来的200多户社员,杖锡的花木种植产业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刻。

    “我们在全国最大的几个花木交易市场设了5个摊位,也在报纸、杂志上搞宣传,在市场最好的五六年时间,我们杖锡的樱花苗木全国有名,供不应求,九米六的大挂车,每天三四十辆往全国发货。”

    “那时候,全国的花木市场,一说樱花苗,首选的就是我们杖锡,我们成了全国最大最集中的樱花种植基地。”回忆当年的辉煌,鲁根水骄傲地笑出了声。

    “花木种植最鼎盛的时候,一开始,很多人会在毛竹林、茶山种樱花。后来我们规定,种植花木可以,但是不能破坏原有的山林。于是大家见缝插针,水稻田、茶山空地,房前屋后,有个空地就种上花木,漫山遍野的樱花就是这样慢慢形成规模的。”杖锡村党支部书记王继淼是土生土长的杖锡人,1980年从部队退役后,就一直在村里工作,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已经28年了,对杖锡的情况最了解。

    “2003年,杖锡撤乡,2004年三村合并,成了现在的杖锡村,7800亩山林,850亩水稻田,10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现在户籍人口也就1069人,常住的大概就600人左右,真正的地广人稀。”

    “2012年前后,一棵大规格樱花苗可以卖到上万元,我们杖锡依靠花木种植,一户人家一年收入一二十万元也不算多,少一点人家五万十万元,最少也能有两三万元,花木合作社年销售额最高时可以达到1300万元,老百姓真正实现了发家致富。”

    花木市场行情最好的几年,杖锡花木专业合作社还吸引了奉化、余姚等周边的种植户加入,风光一时无二。

    保护绿水青山——

    杖锡改“卖花木”为“卖风景”

    情况发生变化在2014年左右,花木的市场行情急转直下,原先能卖1万多元一棵的樱花苗,跌到3000多元还乏人问津。

    “在那之前,为了生态保护,我们已经对种植规模进行了控制。”王继淼说,因为花木种植,带土球销售,会造成水土流失,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规定坡度25度以上的坡地不能种花木,杖锡开始退花还林。

    杖锡地处四明山的核心位置,处于国家级水库皎口水库和周公宅水库的上游,是重要的水源保护地,保护绿水青山是首要的。

    利用原本花木种植留下的“家底”,杖锡开始考虑转型,从“卖花木”到“卖风景”。

    “多年积累,杖锡的樱花种植面积达到了1万亩,我们将其中的6000亩打造成了观赏园,办起了樱花节,打响了名气,也带动了乡村休闲旅游和高山农特产的销售。”

    为了延长樱花季,杖锡培育了100多个品种的樱花群,将每年的樱花花期从15天延长到40多天。每年的樱花季,每天上千辆车带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杖锡村。

    近几年还开始种植高山杜鹃,接档樱花,让整个春季都有花可看。

    鲁根水说,这6年来,杖锡花木专业合作社也一直在尝试转型,探索一条更适合高山村的发展道路。

    为了留住游客,2017年,由合作社200多户社员“众筹”建成的民宿——浴心谷度假村开门迎客。8月12日记者去浴心谷采访时,鲁根水正带人检修空调。他说:“明天开始到周末,这边的房间都订出去了。

    酷暑天,坐在浴心谷溪边大树下,却是凉风习习,看看溪水中石斑鱼穿梭、大白鹅戏水,喝喝茶聊聊天,好不惬意。沿着山路,一幢幢小木屋藏在林间,别具一格。

    度假村盘活了村里300亩土地,除了民宿,其中的200亩配套农业产业园,尝试在毛竹下种植食用百合、树莓,放养土鸡,套种黄精等中药材,积极发展林下经济。

    浴心谷度假村至今已经投入1000万元,有30个房间可供游客住宿,2019年营业收入达到300多万元。度假村的运营还为村里的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在这里工作的都是合作社的社员以及村里的家庭妇女,一天工资150元。

    春看花,夏避暑,秋摘果,冬看雪,杖锡的一年四季不缺风景。鲁根水说:“我们杖锡是真正有风景的地方,到周边李家坑、茅镬、丹山赤水都很方便,我对杖锡的青山绿水是非常有信心的。”

    投资绿水青山——

    杖锡破解难题盘活资源

    在杖锡采访,满眼的绿,沿着盘山公路开着车,都是一种享受。与新农村改造造景的农村不一样,杖锡拥有的是真正天然的青山绿水。

    “我们2019年村集体的收入也只有两三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12000元左右,和其他地方比还是很低的。”

    “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我们还是在不断探索中。”

    采访中,王继淼和鲁根水都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因为地理位置特殊,杖锡能够发展的产业非常有限。

    “樱花节热闹,但只赚了吆喝声,真正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的收入是非常有限的。我们的樱花园规模全国最大,但没有真正地产生经济效益。”

    “我们的游客接待能力还非常有限,除了村民零星的低档的农家乐和民宿,就只有浴心谷。”

    “杖锡的空心化越来越严重,年轻人基本都不会留在村里,我们都已经五六十岁了,未来如果没有可以吸引年轻人回归的产业发展起来,杖锡想要长远发展也很困难。

    在章水镇,大部分的高山村都面临着和杖锡一样的发展困惑。但好在,大家都在不断努力,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为破解“空心村”难题,章水采用“内聚外迁”的方式,确定大皎、赤水、李家坑、杖锡四个较大村为内聚集中点,鼓励周围自然村村民向这四个村聚集,对于留存价值较低、交通不便、配套欠缺的高山村(点),以整村拆迁方式,将村民统一安置到镇上核心区域,村子退宅还林。杖锡村就有50多户村民刚刚被安置到了镇上。

    对高山村原有的资源,尽量延长产业链。比如杖锡的樱花,以前都是花开花谢,化作春泥,但现在每年有几十吨樱花被收购,制作成干花和相关衍生品,未来,可能生产开发出更多产品。

    2018年,章水镇还成立了宁波市首家乡村振兴公司,确立了“抱团取暖、投资项目、保底收益、利益共享”的运作原则,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帮助村民做大乡村产业,一起发展致富。

    畅想未来,鲁根水说:“我相信,我们现在走的路是对的,那就应该坚定地走下去。我设想的未来,我们整个章水就是一个大的森林公园,我们可以做大做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高端康养、旅居产业,这样,吸引年轻人来投资发展,真正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记者 戴晓燕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