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2020-08/19/A2/6649579_ds-qianyh_1597760080909_b.jpg) |
座谈会上医师陈才敬发言。 |
![](../../../images/2020-08/19/A2/6649580_ds-qianyh_1597760141758_b.jpg) |
座谈会现场。 |
从医10年的他,为了练习显微外科的血管吻合技术,把试验鼠尾巴切断再吻合,一直练到切断吻合20次后,试验鼠还能活蹦乱跳。 从医20年的他,刚入职头半年,晚班从没睡过觉,翻着书彻夜守着患者。 从医40年的他,多年前收治了一位冻倒在路边的流浪患者,患者痊愈出院时突然跪下向医生磕了三个响头以示感谢,那一刻他忍不住泪目。 …… 当年你为什么选择当医生?从医多年来有怎样的感悟?今天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昨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举行了庆祝医师节座谈会,邀请10余位分别从医10年、20年、30年、40年的医生代表回顾自己的从医经历,迎接属于自己的节日。医生们的成长故事,有笑有泪。 医者心声 从医40年 肺科医师朱育银 最难忘患者的那三个响头 国科大华美医院肺二科主任医师朱育银,是座谈会上唯一一位从医40年的医生。在朱育银的职业生涯中,收治了不少无家可归的患者。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一位冻倒在路边奄奄一息的流浪汉被送到了朱育银所在科室。 为了救治这位患者,他和同事从生活和身体上给患者全方位的照顾。一个星期后,这位患者治愈出院,为了表达感谢,他走出病房后对着医护人员扑通跪下,磕下三个响头:“医生,我什么都没有,只能给你们磕个头表示感谢了!”感动之余,朱育银也深深领悟到,当医生只要想病人之所想,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总能有所收获,患者的每一声感谢都是给自己最高的奖赏。 从医30年 心胸外科医师赵国芳 外科医生也可以像画家一样 一年要做600多台胸外科手术,其中有500多台是肺癌手术,从医30年,国科大华美医院心胸外科赵国芳主任医师如今是医院里的外科大咖。 “外科和艺术是相通的,徐悲鸿画马,齐白石画虾,他们都有专长,外科医生也可以像画家一样,专攻某一领域,越来越精。”赵国芳说,从医30年来,他一直对自己的职业保持敬畏之心,因为老百姓放心把自己的身体呈现在你面前,这是最重的托付,是医生最大的责任。 从医30年 神经内科医师陈才敬 关注病人的同时更要关心家人 从选择了当医生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和忙碌的生活工作节奏结缘。国科大华美医院神经内二科副主任医师陈才敬在回顾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同时还提醒大家,再忙也要关心自己的家人。 “我关注老年痴呆症这么多年,发现很多同行关注病人很多,但关注自己的长辈不够,不少同行的父母来看病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干预期,让人很痛心。”陈才敬说,不管大家处于从医的那个阶段,都不要忘了多花一点时间,关注自己的父母和家人。 从医20年 急诊科医师刘鹏 救下患者后 他和同事累瘫在地 每一位医生的成长,都会经历不少失败和磨砺。20年前,急诊科主任医师刘鹏成为一名住院医师,当时没有规培制度,才踏出校门的他就要面临独立倒班,第一次值晚班前他赶紧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医嘱手册。 “在呼吸科工作的头半年,四五天一轮的值班,我晚上从没睡过觉。因为呼吸机总是不停地报警,我只有彻夜守着患者,遇到问题赶紧翻书解决,虽然辛苦但收获巨大。” 15年前,刘鹏参与创建重症医学科,3个医生要应付12位状况百出的重症患者。他还记得夜间遇到难题时,总是反复拿起电话想求助主任,想想又忍住,只想着要把求助的机会留到最难的时候。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我和同事连夜成功抢救了一位气道梗阻的患者后,我和同事集体瘫倒在地,大家歪着脑袋相视一笑,那一刻一辈子不会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