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今锐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8月19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真假难辨“全麦面包”侵害消费者

    杨玉龙

    记者近期对市场上销售的10个品牌13款标称“全麦”的面包产品进行调查统计发现,仅5款产品符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所说的“真全麦”标准,有4款产品以全麦粉为主料,但同时添加了小麦粉成分;桃李、义利、天津贝儿食品科技公司旗下的4款所谓的“全麦面包”实则以小麦粉为主料。

    8月18日《新京报》

    所谓全麦面包,是用全麦粉制作而成,包含了麦子的麸皮、胚芽及胚乳部分。真正的全麦面包没有小麦粉,必须是100%全麦。许多购买全麦面包的消费者都冲着“饱腹感”“无油无糖”“减脂”“健康”等概念而来。不过,市场上的全麦面包,恐难以让消费者放心。有的看着像全麦面包,其实是额外添加了糖浆、焦糖色素,让面包呈现淡褐色。

    市面中全麦面包存在的问题亟待引起重视。以媒体报道的现象为例,全麦面包尚无行业标准可依,这也就给了生产商及销售商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如,品包装标称“全麦”,实则只是加入了分量不等的“全麦粉”。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并非是专业人士,不可能全面掌握其中的门道,一旦片面听信商家的宣传,很可能被蒙蔽。

    尽管行业标准缺失是一大短板,但据专家介绍,如果面包产品标称“全麦”,其主料就该使用全麦粉,不应含有小麦粉,否则就涉嫌成分虚标、隐瞒事实,这与是否制定了相关行业标准无关。商家推出名不副实的产品,或者玩概念销售,终究是对消费者的愚弄乃至欺骗,更涉嫌虚假宣传。因此,真假全麦面包虽然让消费者难以辨别,但市场监管对此却不能放任。

    当然,标准的完善也亟待引起重视。完善标准一方面可以让生产厂家有规可循,另一方面也利于对市场进行精准监管。同时,也便于消费者按需消费、放心消费。不容忽视的是,对以现场制售产品为主的烘焙门店来说,其产品普遍没有标签和配料表,对此需要完善规制性措施,以确保食品安全。

    正如媒体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全麦面包时,要看其具体成分含量,不应单纯从名称上判断。此外,很多产品对全麦功能的宣传也有问题:全麦只是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多一些,并不是有什么神奇作用,对货真价实的全麦面包也不必盲目推崇,合理膳食比啥都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