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8月2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无千日好 花无百日红

——孤独的柴进(之二)

    □胡杨

    上回,我们讲了武松初见宋江时的情形。

    柴进与宋江、武松三人的对话虽然有点长,但是读来却很有意味,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出柴进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其一,武松道:“我初来时,也是‘客官’,也曾相待的厚。如今却听庄客搬口,便疏慢了我,正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说明武松初来柴进庄上时,也曾受到过柴进的厚待。但日子一久,柴进就怠慢他武松了。所以,现在柴进招待宋江时是热情有加,而他武松害了疟疾,却只能独自一人坐在廊下,向火取暖。

    这可真是花无百日红,日久见人心。

    其二,柴进见了在廊下向火取暖的武松,所说的第一句话并不是问武松的病情怎样了,而只是动问宋江的去向:“我接不着押司,如何却在这里闹?”

    我们尚且不说柴进话语中所透露出来的那份傲慢,单说在柴进的眼里,对武松这个曾经的客官早已是视若无人了。而且,柴进对武松的称呼,也只是个无名无姓的“大汉”而已。

    可以说,柴进对武松是很不尊重的。

    那么,柴进为什么会这样轻慢武松呢?

    小说第二十三回写道,柴进指着武松向宋江介绍道:“这人是清河县人氏,姓武,名松,排行第二,今在此间一年矣。”

    柴进的意思说得很清楚,原来这武松待在柴进的庄上已经有一年时间了。这武松待的时间也真是够长的了,柴进其实早已对他生厌了。

    所以,当宋江扶起武松的时候,柴进只不过是用手“指着”武松来向宋江作介绍。柴进这个用手“指着”武松的动作,无意中就透露了柴进内心对武松的轻视。

    其三,柴进问武松道:“如何见得他是天下闻名的好汉?”武松便道:“却才说不了,他便是真大丈夫,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我如今只等病好时,便去投奔他。”也就是说,在武松的眼里,这天下闻名的好汉,必定是个有头有尾、有始有终的真大丈夫。而你柴进却不是,你柴进只是有头无尾、有始无终的。因为,柴进先前的热情比之现在的冷落,让武松更加感到了心寒。

    对武松的遭际,容与堂本有句眉批说得很中肯:“柴皇亲却是有头没尾,有始没终了。”

    其次,柴进结交朋友很没有眼光。我们先来看看柴进对武松态度的转变。

    小说第二十三回有一段话,补述了柴进怠慢武松的原因:“说话的,柴进因何不喜武松?原来武松初来投奔柴进时,也一般接纳管待;次后在庄上,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管顾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柴进虽然不赶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

    从小说的这段叙述来看,柴进之所以会先热后冷,怠慢了武松,除了武松自身喝醉了酒要打人的缘故之外,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柴进识人的水准不高。

    柴进看不出武松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于是就听信了庄客们的一面之词,怠慢了武松。

    那么,反观宋江又是怎样对待武松的呢?

    小说写道,宋江在灯下看那武松时,果然是条好汉。只见那武松长得是“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所以,宋江一见了武松就心中大喜,不但携住武松的手,一同到后堂席上与宋清相见。而且,宋江还留武松在西轩下与自己做一处安歇。过了几天,宋江又取出银两要给武松做衣裳。

    宋江这样做了还不够,还每天与武松饮酒相陪,武松原先的那些坏脾气,在宋江的调教之下也都不见了。

    难怪袁无涯本会作如此的感叹:“疟疾病、酒性病一齐都好,可见知己友朋,真是高医妙药。”

    可见,宋江对武松是既尊重又敬重,更是器重,真的是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宋江对武松,显然动的是真感情。这就与柴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说柴进与他人结交要的只是“名”,那么,宋江追求的则是兄弟间的“真情义”。

    所以,金圣叹读到宋江送别武松的场景时,要这样批道:“令武二眼中心上,一跳一跳也。”

    有些论者为了黑宋江,竟然说宋江在柴进庄上之所以会喜欢武松,只是为了利用武松,宋江邀武松在西轩下做一处歇息的目的,就是为了躲避柴进的暗害。如此等等。

    我真不知作如此说的论者是如何读小说的。难道他没看见宋江对武松的一片喜爱之情?难道他没看见宋江送别武松时,直到“望武松不见,方才转身回来”的挂念之意?否则,小说第三十二回,宋江与武松在孔太公庄上分别之后,小说所写的宋江“于路只忆武行者”的叙述,又该作何解释呢?

    所以,在相待武松这个问题上,宋江与柴进两人孰高孰低,已然不辨自明。

    前面我们说到,柴进庄上平时都养着三五十个好汉,那么,这些被柴进养在庄上的好汉,又是些怎样的人呢?

    我们先来看洪教头。

    林冲在席间见洪教头歪戴着头巾、高挺着胸脯走了进来,于是就连忙向他行礼,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可是,洪教头却对林冲视若无人,毫不理睬,更不要说向林冲还礼了。

    柴进向洪教头介绍林冲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

    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而洪教头只是说道:“休拜,起来。”仍不还礼。

    林冲拜了两拜,起身给洪教头让座。洪教头亦不客气,就去上首坐了。

    从小说的这段描写可见,这洪教头不但没有什么品性,而且还非常的无礼,完全是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洪教头对林冲的这副做派,连柴进看了也心生不快。

    那么,洪教头作为柴进延请的武术师父,他的武功又是怎样的呢?

    小说是这样来写林冲与洪教头两人的比武的:“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原来,这洪教头只不过是个银样镴枪头,外强中干的货色。林冲只一棒,就将他打翻在地了。所以,我们从洪教头的人品、武功上面,就不难看出柴进识人的眼光了。

    更为可笑的是,这洪教头在柴进的眼里,还是个武林高手。

    就在比武之前,柴进曾对林冲说过这样一句话:“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

    原来,这个被林冲一棒打翻在地的洪教头,在柴进的庄上竟然还是个“此间又无对手”的武林高手。由此可见,柴进养在庄上的那三五十个所谓的好汉,都是些什么货色了。

    柴进之所以会热衷于结交好汉,其实只是沽名钓誉、故作风雅罢了。他柴进想博的,只是个“孟尝君”的虚名而已。所以,柴进会支持心胸狭隘的王伦,而王伦却要轻视柴进举荐而来的林冲。原来这一切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第三,柴进结交朋友是分等级的。

    柴进结交朋友,并不是一视同仁,而是要分三六九等的。各位看官应该还记得,林冲初到柴进庄上时,柴进招待林冲的场景。

    柴进和林冲入座之后,只见数个庄客托出了一盘肉、一盘饼和一壶酒;又一个盘子,托出了一斗白米,米上放着十贯钱。

    柴进见了很不高兴,喝骂道:“村夫不知高下,教头到此,如何恁地轻意?快将进去。先把果盒酒来,随即杀羊相待,快去整治。”

    你看,林冲来到柴进庄上,起先那些庄客误以为林冲只是个一般的好汉,于是就按照惯例行事了。

    后来,在柴进的喝斥下才改弦更张,先是端上果盒和酒,随即又杀羊相待,最后竟然还上了海鲜。这林冲的待遇,转眼间就有了天壤之别的感觉。而且,林冲在柴进庄上不但吃好喝好,临走时还得了五十两银子当零用钱。可见,在柴进的眼里,江湖上那些个所谓的好汉,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

    于是,当人们一旦看穿了柴进结交朋友时沽名钓誉的本质,那么等待柴进的,势必就是无尽的孤独和冷落。哪怕曾经的他,是多么的光彩夺目。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