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优佩 冯骥才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当代作家,《珍珠鸟》家喻户晓,《俗世奇人》老少皆宜。近日翻看《书房一世界》,不禁再次对冯老肃然起敬,于自己的浅阅读外,有些深思考。如果说,过去对他的敬意更多的是因为其身兼作家、画家、文化学者的才情,那么,在读了此书后,更赞叹于先生对文化抢救和保护的责任与担当,对民族文化深切的情感和忧患,身为文人沉心于书房又不囿于书房的眼界和行动。 书中,冯老毫不掩饰自己对书房的珍惜和依恋,对书房陈设的各种物品一一娓娓道来。几个小药瓶、一把拆信刀、几张老照片、一叠旧手稿,甚至一根老扁担,那些或奇怪或普通的物件都有属于它们的故事。写的是物,念的是人,记的是情。真可谓“丁香尺 西晒窗 杯中故土存乡情;板凳佛 飞来书 四壁书画文雅心”。书房陈设里,既记录了冯老与家人的亲情,与普通大众的链接,与文化保护的渊源,也无处不流露着他这一生的所好所求。“对于作家,惟有在书房里才能真实地面对世界和赤裸裸地面对自己。这里是安放自己心灵的地方,是自己精神的原点。”书房,亦是冯老的心房,而他书房的名字就叫:心居。心居,真正的心之居所。一个心有居所的人,是有力量源泉的人。岂止是作家,普通人何尝不是如此?一旦心有所依,再苦再难,也有支撑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书房是一个世界,一个一己的世界,又是一个放得下整个世界的世界。”近几十年来,冯老心系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民间文化的抢救,一次次从自己心爱的书房出走,奔走在那些历史老城、传统古村。他经常步履匆匆,深陷泥泞,却无怨无悔甚至乐在其中。他说:要把书房搬到田野上去。他的言行,激发和推动了一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良知。 冯老在书中说:人的力量,最终还要从自己的身上和心里去寻找。这话不错的,也许,这世上,没有一本书,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来指导和影响你的生活,但广泛的阅读可以积聚起内心丰富的能量。冯老的书,就是可以用以激发人内心力量的。《书房一世界》,展示了冯老的书房,同时也向我们打开了一个更广阔而深邃的文化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