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速列车的铁轨上,每隔25米就有一个接口。为了保证旅客舒适出行,保障列车安全行驶,我们日常要对这些接口进行维修。”一名铁路轨道焊工说。 8月20日晚上10点,万家灯火渐次熄灭。记者随着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工务段工人,来到萧甬铁路下行K115+900处,看这些钢轨“接骨师”如何进行S弯曲线钢轨焊接作业。 焊接作业最高温近3000℃ 虽是深夜,但钢轨处温度仍有40℃。 “好的,收到,切割点已确认,切割手准备,开始切割。”伴随着工务段焊接工区工长朱昆的一声令下,在切轨机轰隆隆的启动声中,作业人员进入“战斗状态”。 预热是焊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严格卡控时间,把握预热效果。为了确保焊接质量,当晚的预热环节由技术娴熟的工长朱昆与班长李兴旭一起操作。朱昆告诉记者,预热时轨头表面温度达到1000℃,这一过程要持续近4分钟。 在这240秒时间里,四周的空气似乎都被煮沸了,轨面腾起热浪近1米,钢轨焊接点2米范围内的一切都变得炙热且模糊,这一刻的热,常人难以体会。不管周围温度有多高,朱昆和李兴旭都要时刻守在“火炉”旁,目不转睛地盯着型腔内部,通过近距离观察钢轨接头的颜色变化情况,来判断钢轨预热效果,并随时做好应急准备。 “预热完成,开始浇筑时,坩埚桶内焊剂化学反应的温度可以达到近3000℃。”朱昆说,在这种温度下,焊剂就像放进热锅里的黄油,迅速熔化,流入型腔,熔化重塑,使两根钢轨融为一体。 每个焊缝间距控制在27-30毫米 朱昆说,他所在的焊接工区有18人,平时主要负责段管内900余公里线路的焊接和胶接任务,比如说钢轨更换或者平时道岔大中修时钢轨线路的一个无缝化。夏天气温高,钢轨受热胀冷缩的影响,更容易损伤,所以夏季也是最忙的时候。 不同于铁路基本轨的更换焊接,S弯曲线地段的钢轨更换对于焊接工艺要求更高,操作难度也更大。从施工前期的除锈、对轨,到关键节点的封箱、预热,再到后期的推瘤、打磨,整个流程要求衔接有序,每一项工艺流程都有着严格的操作要求。 每一次作业结束后,大家的衣衫都会被汗水浸湿。“天气热,焊接更热,所以人比较容易疲劳,你看我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所以要多喝水,焊一个接头最少要喝2瓶水。”另一名班长戴志敏一边擦着脸上的汗水一边介绍。 为配合高铁运行,钢轨焊接工必须选择在没有列车运行的“天窗时间”,也是就是晚上完成钢轨维修更换作业。虽然工作环境严酷,但他们必须保持着精力的高度集中,因为他们做的是精细活儿——每个焊缝的间距必须控制在27-30毫米。 据了解,朱昆所在的这个工区成立10年多来,平均每年焊接任务都在500处接头以上,焊接质量均超过98%。特别是前些年杭深线更换尖轨近百处焊接,大家克服严寒低温条件,提前制定好安全预防措施,焊接合格率达100%。 记者 马涛 通讯员 朱小刚 王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