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8月2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东健儿 勇战日寇

万岙伏击战指挥者大队长张世万画像。

1944年6月15日《新浙东报》报道洪桥奇袭战。

    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历史,是一部充满血与火的战斗史。从1941年5月浦东抗日武装南渡杭州湾,到1945年9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北撤的4年多时间里,中共抗日武装在抗击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中,共发生大小战斗643次,毙、伤、俘日伪军9000余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多次进攻,取得了一系列战斗胜利。在这残酷的斗争中,中共领导的浙东抗日武装和地方党政干部英勇牺牲达1200余人。本期撷取部分战例,以飨读者。

    相公殿伏击战首战告捷

    姚北庵东(今属慈溪)是三北盐业重镇,日军派重兵驻守,经常有小股武装四出骚扰抢劫,周围百姓深受其害。相公殿位于庵东以东约10里地。1941年6月18日下午,据报有日军36人加1个汉奸翻译,出庵东到相公殿附近骚扰抢劫。两天前才由浦东南渡登陆三北的由中共浦东工委委员、军委书记、教官蔡群帆率领的淞沪五支队第四大队(简称“五支四大”),在由中共党员、大队长姜文光率领的宗德指挥部第三大队(简称“宗德三大”)的配合下,在日军返回途中设伏击圈,前堵后截,击毙、击伤日军各8人,迫使日军弃尸溃逃,我抗日武装无一伤亡。一周后的6月26日,驻庵东日军又出扰相公殿,“五支四大”和“宗德三大”再次伏击成功。日军丢下两具尸体逃回庵东。相公殿伏击两战皆捷,是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消息很快传开,当地百姓拍手称快,日军的嚣张气焰受到重挫。

    阳觉殿战斗威震三北

    “坚持三北、开辟四明”,是根据地创建之初浙东区党委确定的工作方针。1942年10月7日,谭启龙、何克希、张文碧等率领三北游击司令部和四支队、教导队,计划渡姚江挺进四明山,当夜宿阳觉殿。阳觉殿坐落于今余姚、慈溪交界的大霖山上,山高林密,地势偏僻。8日拂晓,在附近 “扫荡”的日伪军一支闻讯而至,很快就摸到阳觉殿门前山腰。司令员何克希和四支队副支队长张季伦当机立断,指挥部队迅速抢占殿前的制高点,在晨色中机智地组织阻击。战斗艰苦地持续了4个多小时,击退敌人七八次冲锋,共打死、打伤日伪军近百人,其中击毙日军22人。我方有8名战士牺牲。战斗结束后,我方迅速撤离。临走前,何克希司令员再三劝说阳觉殿中的道士、道姑们,要求他们赶快离开此地。遭受重创的日伪军败退后恼羞成怒,迅速集结兵力,重返阳觉殿,对尚未离开的道士、道姑们进行疯狂的报复。日军共刺死道士、道姑等12人,放火焚毁了有近500年历史的阳觉殿,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阳觉殿惨案”。

    万岙伏击战出奇制胜

    1943年春,日伪调集重兵,对三北实施大规模“清乡”,通过高筑篱笆、遍设碉堡和瞭望台,阻隔我根据地军民的抗日行动。为了粉碎日伪的“清乡”计划,留守三北的主力五支队采取分散、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3月30日拂晓,五支队第二大队队长张世万率第六中队来到万岙伏击。万岙,位于慈溪鸣鹤场以西约10里,是一个10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村北,有一条可通船的东西大河。此前,经过侦察发现,驻观海卫的日军经常沿水道骚扰。上午9时许,一个小队日军分别乘汽艇和沿着河岸步行,进入我设伏圈。战斗打响,战士们和当地民兵扔出密集的手榴弹,顷刻间日军死伤过半。又经过勇猛的出击和白刃格斗,消灭残敌,战斗仅进行10多分钟,歼灭日军30余人,活捉敌翻译官1名。敌2人仓惶逃回,其中1人在半路上被农民用锄头砸死。该战还缴获了一批歪把子机枪、掷弹筒和三八步枪。

    金沙岙桃花岭战斗

    转危为安

    1944年春,蒋介石调集国民党军主力和地方杂牌部队围攻四明山进入高潮期。为避其锋芒,根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指示,浙东区党委和浙东游击纵队一部,跳出四明山转战三北。1944年2月15日,浙东区党委、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在三支队的掩护下,沿四明山北缘向东,途经十五岙、芝林、潘岙,来到位于鄞西重要水陆要道大西坝。当晚,三支队支队长余龙贵带领突击排,在大西坝强渡姚江,拔除了汶溪伪军据点,宿营金沙岙。16日拂晓,汶溪伪军在宁波、慈溪日军的增援下,分三路进攻我驻地。双方为抢占桃花岭制高点展开激烈战斗。战至下午,三支队击溃日伪军的多路包抄,掩护浙东区党委、纵队司政机关安全转移到任佳溪,与三北自卫总队会合,使浙东纵队转危为安。这次战斗,三支队政委林达、五中队中队长吴良辉等19名指战员负伤,10名指战员牺牲,2名战士失踪。

    奇袭洪桥生擒敌酋

    1943年底起,日伪为遏制浙东抗日根据地的迅猛发展,在三北地区实施“蚕食”政策,奔袭我后方机关,杀害工作人员,企图摧毁根据地工作基础。三北地区军民进行了艰苦的反“蚕食”斗争,奇袭洪桥是成功的战例。洪桥,位于镇海县城东郊,距离骆驼桥、团桥等敌伪据点仅10多公里,这里驻扎着伪舟山岛警备司令部第四总队司令部。1944年6月7日上午,中队长张友知率领第三支队20余名突击队员,换上便服,分头混入洪桥,各自到达指定位置。按照命令,突击队员迅速包围了伪舟山岛警备司令部第四总队司令部,用计活捉了站岗的门卫,冲进大院。毫无防备的日军和伪军头目吓得惊惶失措,举手投降。此战前后仅用了10多分钟,俘虏了日本少佐军事顾问吉永久寿秀、伪“舟山岛警备司令部第四总队”总队长卫文达、第一大队副大队长董玉亭和第二大队副大队长范金生等11名日伪官佐,连同卫兵和勤杂兵等共28名,缴获短枪6支,文件和军事用品不计其数。战后,第三支队获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通令嘉奖。

    资料链接:

    浙东抗日武装番号简介

    浙东抗日武装为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初期坚持“灰色隐蔽”方针,多采用国民党军的番号。浦东部队南渡到达三北至1942年8月三北游击司令部建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三北地区活跃着三支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分别是:蔡群帆、林达领导的第三战区淞沪游击队第五支队第四大队(简称“五支四大”)、朱人俊领导的苏鲁战区淞沪游击队暂编第三纵队(简称“暂三纵”)、姜文光领导的国民党宗德指挥部第三大队(简称“宗德三大”)。

    1942年8月,三北游击司令部建立(全称是第三战区淞沪游击队三北游击司令部),统一整编上述三支抗日武装以及宁绍地方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武装。司令员何克希,副司令员连柏生,政治委员谭启龙,辖第三支队、第四支队、第五支队、特务大队、新国民兵团和教导队。统称为“三五支队”。

    1944年1月,更名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辖第三支队、第五支队、金萧支队、浦东支队、三北自卫总队和四明自卫总队及警卫、海防、教导三个大队。

    1945年1月,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浙东游击纵队更名为苏浙军区第二纵队,对外仍沿用浙东游击纵队称呼,辖第三支队、第五支队、金萧支队、淞沪支队、警卫大队、海防大队、教导大队以及四明、三北自卫总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