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熊飞 8月24日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官微发文回应“校招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事件:经核实,员工杨某反映的中关村支行营业部某领导及该支行个别员工在私下非公款聚餐中,确系存在因酒后失态而对杨某做出言语及行为失当等举动,已经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停职接受调查处罚。 8月24日 北京日报客户端 在非工作时间、非公款的私下内部聚餐中,适度饮酒本无可厚非。可如果在这样的聚餐中,将官场、职场中的那套上下等级关系和作威作福的权力观念代入,并借此强行劝酒或逼迫他人饮酒,那显然就变味了。因为不喝领导敬酒而被殴打辱骂,那行凶者不仅丑态毕现,更涉嫌违法。 这场殴打辱骂闹剧,将糟粕酒桌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尽管并不是所有的糟粕酒桌文化都会闹出如此动静引发舆论关注,但影响其实无处不在。“感情深一口闷”是口头禅,以酒量论英雄则是常态,在酒桌上安全与健康可以全然不顾;领导敬酒是“看重”,不喝、喝少了都是拂领导面子,不仅领导会当场变脸,后续工作中还可能会被穿小鞋。 糟粕酒桌文化之所以能长盛不衰,甚至成为职场、官场的潜规则,本质上还是畸形的权力观念在作祟,认为下属、员工就该无条件服从自己,包括在酒桌上。殊不知,对于喝酒这种事是萝卜白菜各有所好,以自己的喜好来强迫他人饮酒,是长久以来“权力通吃”观念在酒桌上的延续。 正如杨某在遭遇辱骂殴打后所言,“覆灭了对金融行业的一切美好想象”,糟粕酒桌文化不仅让身处其间者面临身体健康方面的风险,更有可能让他们的思想、认知等遭受冲击,甚至因为长久处于“酱缸”之中,而成为糟粕酒桌文化的“传承者”,形成恶性循环。 相信多数人并不认同糟粕酒桌文化,可真正敢于说不的仍为少数,毕竟从酒桌散场后,敬酒、劝酒的领导还掌握自己的“生杀大权”。此次杨某敢于站出来,将酒桌上的恶行公之于众,必须要为他的勇敢点赞,涉事公司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停职接受调查处罚的回应也可谓及时,这都是向糟粕酒桌文化说不的良好迹象,值得肯定。 尽管此案中相关责任人付出了代价,但显然不能将消除糟粕酒桌文化全部寄希望于受害者勇敢站出来,毕竟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究其根本,还是应从文化层面加以引导,用健康的酒桌文化取代糟粕酒桌文化;从制度方面加以约束,用制度监管让部分领导、上级不敢在酒桌上肆意张狂。糟粕酒桌文化由来已久,祛除显然很难一蹴而就,但只要大家都重视起来,久久为功,终有其销声匿迹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