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晚高峰时,这个路口堵得水泄不通,没有三四个灯次是肯定过不去的。现在好了,回家吃晚饭都能早点了!”昨日,家住海曙区高桥镇的朱先生给本报热线来电,描述其上班路上的通行变化。 记者采访得知,他所说的“路口”是通途高架东往西落地后的第一个路口:通途西路与长乐路交叉口。最近一周,早晚高峰途经这里的他明显感觉到通行顺畅了。“以前车流量大的时候,下高架的速度非常慢,通常接近路口还有100米左右就开始排长队,现在拥堵现象改善了很多。” 流量大、车道有限 是拥堵主因 当天,记者来到现场查看,发现这个路口被重新施划了标线,凑近瞧还能依稀看到原有标线留下的淡淡痕迹。东往西地面道路共有6条车道,除辅道1条直行右转道和1条左转道外,高架下行就有3条直行道和1条左转道。 那么,朱先生所感受到的通行变化,是否与这个点位的车道重改有直接关联呢?记者随后联系了海曙交警大队。 据民警介绍,路口交通组织的调整是最近才完成的。在今年市治堵办发起的“民选民评”治堵乱点活动中,通途西路与长乐路交叉口是市民高票选出的8个堵点之一。之所以拥堵,有多重原因。通途西路是高桥、集士港往来中心城区的一条主干道,也是宁波城西的一条东西向大动脉。这条道路流量很大,加上东边连接的是通途高架,又间接与机场高架通过互通立交相连接,使得大量车辆会将通途西路作为通行选择。 大流量必然带来拥堵。晚高峰时段东往西沿着通途高架下来的车辆在这个路口后方会排起绵延的长龙,一般情况下,至少需要3个灯次才能通过。 除了流量大、路口宽度不足,车道有限是造成拥堵的另一因素。“东往西地面道路有五车道,但高架单向下行的只有三车道,其中一条还是左转道,这意味着下行车辆直行往西的通行能力有限。” 缩减绿化带,增加直行车道 通行效果立竿见影 民意当前,路口改造势在必行。记者采访得知,今年5月海曙交警会同道路管养部门及海曙区交通运输局,结合实际情况,科学提出改造方案。最终确定通过缩减路口中心绿化带的宽度,同时对原中心绿化带上各种立竿进行移位的方式,拓宽路面,给路口东侧东往西方向增加一条车道。原先五条车道提升为六条车道,高架下行多了一条直行道,有效提升了落地车流的通行效率。 各部门经过十多天的奋战,于8月19日完成改造。通过多角度对比改造前后晚高峰时段的通行情况,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从截取的路口公共视频可以看到:8月14日晚上6点23分,通途高架下行车辆十分密集,后方排起长队;8月21日晚上6点24分,这个点位的车流已很稀少,高架后方不见排队现象。 民警说,改造前,晚高峰一般要持续到晚上6点50分,而如今6点20分左右已明显回落,通行基本恢复正常。通途高架往西直行车辆原先需要3个灯次通过路口,现在1到2个灯次内就能通行,信号灯周期设定也可适当调低。 民警提醒,如今地面辅道的左转车道已从原先的最右侧调整到了左侧,而原先最右侧的左转加右转车道,已变更为直行加右转车道。“因此,通过地面辅道往西行驶的车辆一定要注意观察车道设置的变化。”记者 陈烨 通讯员 高志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