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读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8月28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高补贴1000万元!

宁波出台“十条政策举措” 为五大新兴产业送上大礼包

    近日,宁波出台《加快发展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十条政策举措》,在“政府引导、聚焦重点、市场主导、引领发展”的要求指导下,重点围绕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5G+”产业、数字经济、智能物流等领域,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一、加强补链型企业招引

    实施企业精准招商,加快落地一批补链性项目,对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医疗器械、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设备,总投资2亿元以上的5G核心器件、应用软件、大数据等项目,以及地方财政年贡献达到2亿元以上的贸易物流企业、贸易物流综合服务商,按照宁波市招商引资管理办法给予补助。

    二、鼓励企业延伸产业链

    引导企业增资扩产,实现产业链延伸。对企业增资扩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再给予融资支持,按照项目投资(包括设备、技术、软件投入)实际贷款额度,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再给予贷款利息50%的贴息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资助年限为2年。

    三、增强企业产业链韧性

    鼓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应用示范推广,增强企业产业链韧性,对列入市级示范目录的企业,按照示范应用推广金额的30%给予资金支持,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四、做大做强初创型企业

    开展新兴产业领域初创型企业认定。市财政设立最高不超过1亿元的初创型企业贷款风险池,鼓励金融机构为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且获得注册私募基金投资的初创型苗子企业优先提供信贷支持。对成熟型企业,按照其综合贡献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资金支持。

    五、加快企业创新发展

    支持企业申报和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对列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的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600万元的资金支持。支持企业为主体的新建创新载体建设,对获评省级及以上双创示范基地、特色小镇、“万亩千亿”平台等创新载体的新兴产业企业,给予一次性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六、推进新型基建项目建设

    创新新型基础建设投融资模式,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加大对5G基站、物联网、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对以民营资本为主投资建设的新型基础建设项目按照设备投入总额的20%给予资金支持,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七、加速科技成果项目转化

    鼓励企业(高校、院所)加快工艺、技术、产品高效转化,建设中试基地和中试生产线,每个项目设备按照总投资的30%给予资金支持,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八、加快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实施

    支持“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宁波率先运用,对应用场景示范项目按照总投资的30%给予资金支持,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列入市级试点的推广项目,给予“一事一议”综合政策扶持。

    九、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

    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配套企业,组建创新中心,开展相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企业、高校院所等,建设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对成功认定的市级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资金支持,分为组建和评定两个阶段,每阶段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资金支持。

    十、强化要素人才保障

    将新兴产业布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对符合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项目准入条件的项目用地,可按不低于基准地价的80%确定土地出让底价。加强能耗、用电等指标优先保障新兴产业项目力度。实施“3315”和“泛3315”人才计划,面向全球招引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关键领军团队和人才。

    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引擎。今年3月,宁波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抢抓机遇加快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健康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2000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4500亿元,新兴产业成为宁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作为《意见》实施的重要配套工程,此次出台的“十条政策举措”将进一步推动新兴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量,为我市加快产业升级、顺应技术大潮贡献新力量。 记者 史旻 通讯员 杜旭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