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读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8月2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签署合作协议到园区正式投用,用时仅一年半

西工大宁波研究院见证宁波速度和情怀

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

    8月27日上午,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在高新区宁波智造港的园区正式投用。这所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与西北工业大学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已成为我市推进科技创新“栽树工程”、加强院地合作的典型。

    2019年的2月19日,宁波与西北工业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仅仅7个月,研究院便完成了筹建、签约、落地全过程,同年9月29日正式揭牌;同期,智造港园区开始动工,2020年5月底完工交付,团队和设备进场,8月27日开园——一连串紧锣密鼓的时间线再次刷新了宁波速度。

    而宁波速度的背后其实是一种特别的宁波情怀。这中间,有两个小故事要讲。

    A.卫星发射基座的重新选址

    西北工业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以航空、航天、航海为特色的高校,曾研制了全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第一台地效飞行器、第一台航空机载计算机,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次在宁波建设研究院,实际上也依托了本部的强势资源。

    “2019年9月,我们接到西工大宁波研究院落户宁波智造港的消息,从那时起,我们所有的建筑设计都以满足科研、研发需求为主。”宁波高新区智慧园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俊说。

    平底起高楼,智慧园团队之前做的多了,但这次与他们以往做的项目有很大的区别。首当其冲的是研究院内部的实验室、研发平台众多,每个实验室又有自己不同的结构、布局等要求,“项目的难度是不一般的。”

    于是,那年的国庆假期,建筑团队的成员和研究院5个分中心团队的成员大多都没有休息,一直在对接、沟通园区内10栋楼体所有空房间的功能定位。

    “按照我们正常的承建流程,从前期介入沟通到最后完工交付至少需要一年时间,但是在这里,我们却只用了9个月。不夸张地说,这是我从业以来最高效的一次。”吴俊说。

    让他记忆深刻的是一座长12米宽12米的卫星发射基座。

    作为微小卫星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的必备物,原本,这个卫星发射基座打算建到楼顶上,但100吨的重量远远超过了建筑本身的承重,对楼体的稳定性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怎么办?

    于是市科技局、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单位立马组织了专家来论证,是不是有其他的方案,既能满足卫星信号的正常接收,又能不影响楼体,“最终,2个星期内我们找到了最优解,在楼体边上重新打桩建造了一个基座。”

    诸如此类在研究院“边建设、边科研、边产出”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都在一次又一次的现场办公中得以解决。

    这也让西工大宁波研究院院长盛其杰不胜感慨:“来宁波一年多,我深切体会了处处是惊喜。高效的办事效率,亲如一家的政企关系,让这座城市变得不再陌生。”

    B.做宁波企业背后的“最强大脑”

    最近,宁波卢米蓝新材料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志宽多了一个身份——西工大宁波研究院的责任教授。他将和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再度携手,开启向OLED产业踏浪的新征程。

    OLED屏是如今最前沿的屏幕,相较于液晶显示技术LCD,有着诸多优势,但高稳定性、高纯度的OLED材料核心技术仍被三星、LGD等国外龙头企业所垄断。

    “我在新加坡研究OLED材料近18年,关键环节积累了经验。”陈志宽说,“我国OLED材料行业刚刚起步,未来市场肯定在国内。所以我带着自主研发的技术回国创业,于2017年在宁波成立公司,抢抓国内市场空白。”

    彼时,他请来了黄维院士担任公司的首席技术官。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黄维院士是我国有机电子与柔性电子学科的主要奠基者,被诺贝尔奖获得者艾伦·黑格赞为“有机光电子学领域的国际领袖”。

    “我没想到的是,与黄维院士的缘分会持续到西工大宁波研究院,他担任这里的首席科学家,让我对OLED材料的未来发展更有信心。”陈志宽说。

    目前,研究院已聚集中科院院士等国字号人才11名,教授、副教授62名,OLED材料及传感器件、特种柔性阻隔膜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创业人才。

    记者 王心怡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