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今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9月0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佰》没告诉您的“淞沪抗战”

奉化珍藏的两本画册记录了详情

《淞沪御日血战大画史》

《淞沪御日血战大画史》收录的照片

俞济时

    正在热映的电影《八佰》,让人们再次感受了中国抗战艰苦卓绝的历史。“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故事,也激起了大家对淞沪会战的关注。1937年的淞沪会战是抗战时期中日主力部队的首次会战,规模大、时间久、战况惨烈,它粉碎了日军“三天占领上海,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

    历史上进行过两次淞沪抗战,第一次从1932年1月28日至3月3日,第二次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至11月12日结束。

    在奉化博物馆,陈列着两件珍贵文物,它们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军队在第一次淞沪抗战期间抵抗日寇的英勇壮举和上海市民支援前线的动人画面,对于研究淞沪抗战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记者 鲁威

    通讯员 林朝静 康诗文

    《画史》真实记录

    “一·二八”淞沪抗战详情

    昨天,记者在奉化博物馆“吾爱吾乡”——蒋氏父子展厅中,见到了这两件珍贵文物。

    其中一本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铅印本《淞沪御日血战大画史》,(以下简称《画史》),绿色硬纸封面,长37厘米,宽27厘米,厚近300页。中英文图文并茂地反映了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的详细情况,为国家一级文物。

    据奉化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本《画史》曾保存在奉化中正图书馆,由梁雪清、徐伯雄编辑,上海文华美术图书公司于1932年8月20日印行。创作者在《画史》发刊词中这样写道:“淞沪之战是我们民族的一个创伤,是我们民族生存史上的一件大事情,不能没有一个系统而完备的记载。”“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们费了好几个月的精力,编成这一个巨帙,关于影片、文字,都详搜博引。不特把这件事情的真相袒露于全世界之前,而且我们要把这一段光荣悲壮的史迹留给子孙万世看。”

    记者了解到,整本《画史》内容全部取材于战争的第一手资料,完整、可靠,许多照片是记者、市民在激战正酣之时冒着枪林弹雨拍摄的。

    《画史》分两大部分,前半部用图片记录“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实况,后半部用文字勾勒战争的全貌。第一篇为蔡廷锴、张治中、俞济时等人题词页;第二篇为蒋光鼐、林森等抗战军政人员相册页,具体战争细节、后勤、外交等图册页;第三篇为部分阵亡将士文述传记;第四篇为淞沪抗战作战地图;第五篇为战事各项统计,人员名录、伤亡损失等;第六篇为日本侵略溯源分析、详细战斗及结果等。

    奉化博物馆还珍藏了一本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淞沪抗日画史》。该画册也真实记录了“一·二八”淞沪抗战。这是1932年由第五军抗日画史编纂委员会编辑,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司令部印行的刊物,扉页上写道:谨以本画史为本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

    该画史详细记载了第一次淞沪抗战全过程,照片丰富,有张治中、第五军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高级长官像、日军陆战突袭、义勇军等珍贵资料照片750余幅,以及十九路军将领介绍、日军对上海犯下的罪行、各条战线的鏖战、后方人民的大力支持、阵亡烈士传略、何香凝为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将士题词等,内容翔实,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奉化籍将领俞济时 曾两次参加淞沪抗战

    奉化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八百壮士四行仓库保卫战”讲的是第二次淞沪抗战时的场景。“八百壮士”所属的八十八师,其实早在从1932年起就誓与上海同在。这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王牌师,奉化籍将领俞济时曾担任过这支铁血师的师长。

    1932年1月28日,驻上海日军向驻防上海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动突袭。2月1日,年仅28岁的俞济时主动请战,作为八十八师师长率部驰援上海战场,在庙行镇至蕴藻浜一线抗击日军。他亲临前线指挥,腹部中弹,肠子穿孔,被送进租界德国人开办的宝隆医院(今瑞金医院)治疗。庙行镇一役,使中国军人声誉在国际上顿增十倍,而日军声誉一落千丈。

    俞济时(1904-1990),字良桢,号济士。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随蒋介石二次东征,授中将衔。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8月,俞济时任第七十四军军长兼五十八师师长,率部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转战于青浦、苏州、武进一带,继而参加南京保卫战。而今,逝者已矣,其旧居仍安存于奉化老城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