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而对于浙江大学明州医院肾内科主任尤晓青而言,她把向每位病人宣传慢性肾炎知识的这件事,放在和医治病人同样重要的位置。从医26年,她对患者建立跟踪记录系统,目前她的肾病门诊随访年均10000多例次,固定随访患者有1000余人。 病人擅自停药、听信偏方让她扼腕叹息 “肾脏没有神经,所以就算得了最厉害的毛病也不会痛。那你们说,按时复诊重不重要?”晚上7点,看了一天门诊的尤晓青还在办公室,一群病患和家属围坐成一圈,听她宣讲慢性肾炎的科普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这样额外的宣讲工作,尤晓青已经坚持了9年。2017年3月,尤晓青调至明州医院,创建了肾内科。凭着她多年的临床一线工作经验,顺利开展肾穿刺、腹膜透析、动静脉内瘘术。血液透析中心也具有一定规模,完善了早、中、晚期肾病的一体化管理。 尤晓青发现,让患者自己掌握病情,比她对症下药更有必要。“慢性肾炎和高血压一样,都是需要一辈子管理的疾病。”尤晓青说。 她曾遇到过这样的患者,肾脏移植两年后自己感觉身体没问题,不遵医嘱擅自停药。谁料,尿毒症复发;还有患者听信“可以完全治愈”的偏方,耽误了病情。“有些患者年纪轻轻,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我真的很痛心。” 据统计,在宁波至少有90万人患有慢性肾炎,而就医的人员却不足1万。也就是说,至少有99%的人不知道自己生病,而等到身体出现病变征兆时,才发现已经到了慢性肾炎终末期-尿毒症期,这时候已经到了需要换肾,甚至无力回天,给病人和家人带来极大的痛苦。 变身“讲师”为患者扫盲 针对这种社会现实,尤晓青从2011年便开始宣传推广慢性肾炎的科学知识,以便引起公众的重视。她每周下到社区给医生进行培训,提高医生治疗肾病的水平;她录制慢性肾病的知识讲座免费赠送给人们,几年下来分发了好几万盘光碟,并将视频上传到微信与视频网站,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疾病的危害。 她特别强调落实到每一例患者的科普教育和授业解惑,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对自己的情况进行更好的管理。为了让更多的老年病友听得懂,尤晓青更贴心地将课程分为普通话版和宁波话版。一周两次,她给住院患者和家属“开小灶”。课后,她再针对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2小时以上的沟通解疑,让患者变身肾病的行家。很多病人在尤医生的宣传讲解下对慢性肾病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不再盲目医治和悲观。患者经过科学认识并主动掌握疾病规律后,便可以调整到最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治。还能获得超出预期的治疗效果,降低了再住院率。 跟踪患者长达16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尤晓青还有一个“特殊”的习惯:在对待不同情况的病人时,她针对病友的不同体质,进行多样化的治疗,更建立了长期有效的跟踪记录系统,对病人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管,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 “足足有16年,这是我跟踪时间最长的一名患者。其间他的尿蛋白指标有三次异常,在我的坚持和他的配合下,一次次控制住了病情,肾功能长期稳定,没有恶化。”在尤晓青的努力下,很多肾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和好转。 目前,她肾病门诊随访年均10000多例次,固定随访患者有1000余人,更有许多外省病人慕名前来问诊。“让每一位病人变内行,跟着医生一起给自己治病。”不遗余力地延缓肾病发展,从而延缓肾功能衰竭,预防“尿毒症”,尤晓青坦言,这是她的愿望,也是正在努力的方向。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黎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