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国家有关部门就新修订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下面简称《名录》)公开征求意见。跟老版《名录》相比,新版《名录》新增了一大批物种,使之成为国家一级或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其中,55个物种由原“国家二级”升格为“国家一级”,还有45个物种直接跻身为“国家一级”。也就说,刚好有100种野生动物拟进入“国宝”级的受保护物种名录。 对照了新老《名录》,我发现,老“国宝”也好,新“国宝”也好,我还真拍到过不少,其中以鸟类为多。这里,我就和大家聊聊和部分珍稀鸟类相遇的故事。 “寻宝”之旅 在新版《名录》公布之前,在浙江分布的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鸟类很少,我只拍到过遗鸥、白鹤、黄腹角雉、中华秋沙鸭等寥寥几种。 其中,遗鸥是我在2008年2月在镇海海边一个水库拍到的,并成为当年的浙江鸟类分布新记录。后来,鸟友们又在浙江其它地方拍到了遗鸥。而第一次拍到白鹤,是在2008年11月。慈溪的杭州湾海边,我和鸟友单鹏云同时拍到了一只迎面向我们飞来的白鹤。时任浙江野鸟会会长的陈水华博士得知消息后很高兴,他说,白鹤此前在浙江起码有二三十年没有记录了。浙江缺乏超大面积的湿地,因此极少有鹤类前来越冬。白鹤属于“全球性极度濒危物种”,它们主要在江西的鄱阳湖越冬。2008年深秋出现在慈溪的白鹤,应该是迁徙过程中迷途的鸟。 中华秋沙鸭与黄腹角雉这两种鸟都很有名,在纪录片中经常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中华秋沙鸭越冬于我国南方清澈、宽阔的溪流,生性机警,极难接近。我曾两次在浙江山区以相对较近的距离拍到它们,都是像狙击手一样躲在茅草丛里才如愿的。 黄腹角雉在浙江山区也有比较广泛的分布,不过我是在省外拍到它的。多年前的春天,我和老熊从宁波出发,驱车数百公里,到江西境内的武夷山某处拍黄腹角雉。老熊有点神秘地告诉我,他事先已经约好了当地的一位“懂鸟语的神人”(这位高手姓啥我已经记不清了),此人作为向导,会带我们上山找鸟。那天早上,山下天气晴朗,但那位高手说,山上很可能有雾。果然不出他所料,车子开到半山腰以上,周围就已经是雾气弥漫,幸好不是很浓。 到了某个地方,高手说停车,然后要我们保持安静,只要躲在车旁观察动静即可。他对着山林倾听了许久,示意我们耐心等待。果然,没过多久,在薄纱一般的雾气中,几十米外的砂石路上出现了两只黄腹角雉的雄鸟。那位高手低声说,有一只雌鸟就在旁边的树林里。我和老熊架好了“大炮”,紧张得屏住了呼吸。但见两只雄鸟在路中央站定,互相怒目而视。然后,几乎是同时,它们都跳将起来,扭打成一团。我们按住了快门不放,连拍了好多张。我们的向导说,雌鸟一直躲在一旁看雄鸟打斗,看谁能胜出。 与新晋“国宝”相遇 而仔细看那100种新晋“国宝”的名单,我发现其中不少是在江浙沪一带有分布的。就鸟类而言,属于直接跻身为“国家一级”的鸟类有6种:青头潜鸭、勺嘴鹬、黑嘴鸥、东方白鹳、栗头鳽(音同“兼”)、黄胸鹀;属于从原二级保护提升至一级保护的鸟类有8种:白枕鹤、小青脚鹬、黑脸琵鹭、卷羽鹈鹕、中华凤头燕鸥、黑头白鹮、海南鳽、黄嘴白鹭。 关于上述14种珍稀鸟类,我曾与其中的9种“幸会”过,但也有5种尚无缘目睹,它们分别是黑头白鹮、中华凤头燕鸥、栗头鳽、海南鳽和黄嘴白鹭。下面择要介绍若干我拍到过的鸟儿。 白枕鹤是体形与丹顶鹤相似的大型涉禽,因其脸侧裸露皮肤为红色,因此得了个“红脸鹤”的俗名。2014年1月,在浙江上虞市的海边,曾出现两只白枕鹤。我得知消息后,马上赶去寻找,有幸拍到了它们。因为我知道,这些珍稀的鸟儿,出现在我们这里,通常都是属于“惊鸿一瞥”,必须及时抓住这“有缘千里来相会”的难得机会。 就像青头潜鸭,在短短30年前,它还并不是罕见的鸟,可如今其种群数量却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也被列入了“全球性极危”物种。这么多年来,我仅在杭州湾湿地见过一只,那是在2010年11月8日,后来再也没见过。 遭遇了跟青头潜鸭类似命运的鸟,是黄胸鹀,即俗称的“禾花雀”。这种乍一看很像麻雀的小鸟近几年很“有名”,由于被人类大量捕食,导致这种原本数量极多的鸟儿也在较短时间内成为“全球性极危”物种,现已处在灭绝的边缘。我曾经在2009年5月与2010年5月,在杭州湾海边分别拍到了黄胸鹀雄鸟与雌鸟各一只,此后再也没有见过这种鸟。 像黑嘴鸥与卷羽鹈鹕这样的珍稀鸟类,它们的命运也跟沿海湿地的保存完好与否息息相关。黑嘴鸥属于中小型鸥类,在浙江,它们是冬候鸟,成群在海滨泥涂上觅食,寻找沙蚕、螃蟹之类的食物。十年前,我曾在温州、宁波海边见到了大量越冬的黑嘴鸥。但可惜的是,随着沿海天然湿地的减少,黑嘴鸥正变得越来越罕见。 卷羽鹈鹕,是有着“鸟中的战斗机”之外号的大型水鸟,其东亚种群数量非常稀少。前几年,曾经每年有六七十只卷羽鹈鹕越冬于浙江沿海的湿地中(几乎相当于其东亚种群数量的一半)。但随着湿地的减少,目前它们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至于东方白鹳、勺嘴鹬、小青脚鹬、黑脸琵鹭等罕见水鸟,它们的处境也跟卷羽鹈鹕类似。 “风水林”中见好鸟 我还拍到过两种鸟类,分别是白冠长尾雉和蓝冠噪鹛,此次也拟晋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不过它们在江浙沪一带没有分布。 白冠长尾雉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雉类,其雄鸟尾羽特别长,旧时京剧中美猴王头冠上所插的雉鸡翎,即取材于白冠长尾雉。2010年6月,我到河南信阳市的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鸟,目标鸟种之一就是白冠长尾雉。 在向当地人打听清楚之后,我决定去一个白冠长尾雉出现概率较高的地方守候。那天我站在小雨中静静等待,眼睛盯着前方的小山坡。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3个小时过去了,不见鸟儿踪影。快到下午4点半了,天色越发昏黑,我觉得身上发凉,于是对自己说:再等3分钟,实在没有就撤!感谢老天的眷顾,就在我准备收起三脚架的时候,眼睛的余光注意到前方灌木丛里有动静。抬头一看,顿时又惊又喜,一只白冠长尾雉的雄鸟,拖着长长的尾巴,正在慢慢行走呢。我赶紧按下快门。一两分钟后,它就消失在了密林深处。 蓝冠噪鹛则是一种特别神秘而稀有的鸟类,野生种群数量只有200只左右,目前只在江西局部地区有确切记录。2009年5月底,我和鸟友来到婺源的某个村子,在村边的古树林中找到了一群蓝冠噪鹛,它们就在那里生儿育女。这片树林有河流环绕,极佳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很多鸟儿栖息。 蓝冠噪鹛选择落户的树林,都是婺源传统村落周边保存完好的水口林,也叫风水林。说起风水,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属于迷信那一套,其实也不尽然,就看你从哪个角度来看。我觉得,原生态保持良好的森林、湿地等环境,就是最好的风水,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地方,人与自然才会真正和谐共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