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保监会于2018年9月26日下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资管新政),规定要求打破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资管新政后,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兑的讨论不绝于耳。不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人抱怨称:咱们普通人,好不容易有个稳定的理财渠道,为何国家偏要打破刚性兑付呢?这岂不是堵住了百姓投资理财的渠道吗? 交通银行宁波分行根据宁波银保监局金融普及月整体安排就资管新政下大家关注的几点理财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一、什么是“刚性兑付”? “刚性兑付”(简称“刚兑”)是指理财产品到期后,产品管理人必须向投资者分配投资本金以及预期的收益,而当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出现风险,或产品本身没有足够的现金价值时,产品管理人自行兜底处理,由产品管理人的自有资金垫付。 二、“刚兑”为什么一定要打破呢?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理财产品不仅要零亏损,而且收益越高越好,最好还能随时变现。但奈何投资永远存在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的“不可能三角”,这属于客观规律。 过去,在理财产品市场并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少金融机构为了增加客户黏性以及从维护自身声誉的角度出发,往往在产品亏损或者是达不到预期收益率时,会按照预期收益率给予投资者进行兑付。表面上看“刚兑”是对投资者的保护,实际是一种危害。这样“刚兑”的方式,不仅背离了资产管理业务的本质特征,而且使得风险在金融体系累积,并加剧了道德风险。 当市场收益率整体上行的时候,预期收益率只能锁定固定收益,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多出来的收益都被资产管理机构给收走了。当市场收益率下行的时候,如果还是以预期收益率给与投资者兑付,将迫使机构追寻更高的风险资产,其风险不言而喻。 三、影响净值型理财产品的风险因素 首先对风险认识和评估要结合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以及投资期限等维度,风险大或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风险的态度,用多少时间维度来看待风险。 其次从产品本身来看,决定投资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包括产品投资方向,比如投资于股票还是债券,通常股票产品风险会大于债券产品和货币型产品;从资产细分角度,比如债券中,通常同一期限的利率债的风险低于信用债,到期时间短的债券风险会低于到期时间长的品种。 再次产品管理人也会影响产品的风险水平,如管理人投资水平差、投资方向发生偏差,产品可能出现亏损。 还有股市、债市、商品市场等基础市场行情,一些宏观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变化也会影响产品的表现,从而影响产品的风险。蒋天宙 龚高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