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西安市业主自管小区和平花园公示2019年度财务情况,收入141万余元,结余83万余元。小区由热心业主组建业委会,保洁、水电、安保都聘请了专职人员,目前物业费缴纳比例达到了90%以上。 9月16日 澎湃新闻 在不少小区,物业和业主之间形成了“拉锯战”。业主对物业服务不满,以不缴纳物业费作为抗争和利益博弈的手段;物业费缴纳比例偏低,导致物业公司缺乏“源头之水”……双方互不信任和认同,成为对立的两极,最终导致“双输”:业主没有享受到有品质的物业服务,物业公司也得不到业主的尊重和认可。 渴望享受更高性价比物业服务的业主们,似乎从“自管小区结余83万元”上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然而,“自管小区结余83万元”可以借鉴,却难以复制,其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 第一,打破“搭便车困境”,需要一群热心公共事务的人们。小区管理与服务在本质上是一种公共事务,很容易陷入“搭便车困境”——人人都想坐享其成,却不愿意为公共事务支付成本。在这个小区,有7名业委会委员、1名候补委员和数十名业主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正是有了“热心人”的参与,小区自管才有了社会基础。 第二, 做好信息公开,实行精细化管理。该小区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严禁坐收坐支;财务开支精细到“分”,主动接受业主监督。此外,业委会成员没有一人从小区津贴里拿过一分钱津贴;与物业公司相比,这显然减少了诸多开支。 第三, 自管小区和物业公司管理的小区遵循的逻辑不同。对于物业公司而言,除了相关的人工费用、办公支出等,企业也追求一定的利润,遵循的是成本—收益的理性选择逻辑;自管小区的业委会和志愿者团队以及全体业主遵循的则是“小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共建共治逻辑。当业委会、专职人员和业主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物业服务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面对“别人家的小区”给业主发放现金、提供贴心服务,不少人总是“嫉妒羡慕恨”;然而,回到自己的小区,他们依然习惯性地批评质疑,等到需要为社区建设出点力的时候,却选择“搭便车”;喜欢当旁观者,不愿意做行动者,导致社区建设陷入了“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尴尬。 老是等着别人来支付成本,自己好坐享其成,这种陈旧的固化思维,让社区建设缺乏公众参与。“自管小区结余83万元”既离不开严格的管理、精细的制度与规则,更离不开热心公共事务的人们。不计名利和报酬,为了让小区变得更美好,这些业主不吝付出;正是有了守望相助、美美与共的精神之美,这个小区才成就了物业管理的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