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9月2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采辣蓼 做“白药”

赖绿英在晾晒辣蓼,晒干后的辣蓼磨成粉后使用。

部分新鲜辣蓼捣成汁后做和面水使用。

制作好的“白药”可以存放很久,天冷后酿酒时就可以拿来用作“药引”了。

发酵、晾晒的过程中,要视情况进行翻面,经过大约一周时间,“白药”制作大功告成。

米粉中加多少辣蓼粉、多少辣蓼汁全凭经验,多了少了味道就不一样了。

    象山茅洋乡茅洋村,九月的风吹来,一片绿油油的辣蓼随风舞动。赖绿英手中的镰刀上下翻飞,辣蓼被拦腰割断,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辛辣味儿。

    “你尝尝看,像辣椒一样辣。”说着,赖绿英将一片辣蓼叶子递到记者面前。记者小心地咬下了一点边,几秒钟后,辛辣味儿在舌尖泛起,如同火烫般逐渐扩散至整个口腔。

    “这个小叶子的辣蓼特别辣,大叶子的那种就没多少味道,做白药时这两种都要用。”看着记者被辣得龇牙咧嘴的样子,赖绿英笑着解释道。

    赖绿英是茅洋周边最擅长做“白药”的人,每年辣蓼结籽前后,气温尚高,湿度适中,正是制作“白药”的好时候。赖绿英介绍说,“白药”是传统酿酒中的“药引”,比起用酒曲酿出的酒,“白药”酿的酒更醇香,喝了不上头,因此象山人更好这一口。赖绿英做的“白药”深受酿酒的乡邻青睐,每年做的上千斤“白药”供不应求。

    以前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辣蓼的身影,可随着除草剂的大量使用,如今野生辣蓼越来越少。为了保障原料,赖绿英自己在屋前院后的空地里种了不少辣蓼。

    采来的辣蓼部分晒干磨成粉,部分捣成汁,将辣蓼粉、米粉、辣蓼汁按比例和在一起,经过揉搓、按压、刀切等工序后,再将其摆在稻草上经过约36个小时的发酵,原本灰青色的表面会长出一层以益生菌为主要成分的白毛,“白药”才呈现白色。再经过7-10天的晾晒,干透后就可以长久保存了。

    过程看似简单,但像和面放多少水、晾晒多久翻一次等关键步骤则全凭经验,有人来讨教,赖绿英会和盘托出自己的秘诀。“徒弟多了,这门技艺就能延续,我这师傅饿死也没事儿。”赖绿英开玩笑说。

    记者 张培坚 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