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为志愿者的时间并不长,才两年就等到了10万分之一的机会,这既是那位患者的幸运,也是我的幸运!”9月21日,42岁的王医生成功捐献12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一善举将重新点亮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之光”。他随之成为浙江省第610例、宁波市第106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我是一名医生,这次只是换一种方式治病救人” 王医生是宁波某医院胃肠外科的一名医生。9月21日9点,经过4天的前期准备,打了9次动员剂的王医生躺上造血干细胞采集床,身旁的仪器设备开始不停地运转,采集着珍贵的“生命种子”。“治病救人本就是我们医生的天职,这次只不过是换一种方式救人,没什么的。”从医近20年的王医生淡定地说。 早在大学时代,王医生就已经了解到白血病的可怕,也知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可能治愈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手段,在内心深处悄然萌发了成为一名捐献志愿者的“种子”。 2002年参加工作以后,王医生正式成为“白衣天使”中的一份子。他曾在血液科工作过一段时间,当时接触到很多白血病患者。当他眼睁睁看着一些患儿因为找不到配型成功的捐献者,生命还没来得及绽放就已凋零,他的内心一次次受到触动。 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医生在一篇报道中再次看到了熟悉的故事:一个身患急性白血病的小朋友,医生建议做骨髓移植,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捐献者,亲人们万分痛苦与焦急。他的心也因为这篇报道再次揪紧了,他当即与同是医务工作者的妻子商量,没想到妻子也深有同感,两人一拍即合,很快就一起报名登记入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两年等来10万分之一的机会,捐献愿望成真 今年7月,王医生接到鄞州区红十字会的来电,有一位白血病患者和他初步配型成功,问他是否考虑捐献造血干细胞。 “没想到这么快就等到机会了,还挺意外的。”王医生说,一想到多年的愿望就要成真,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从9月17日开始,他每天早晚都需要注射一次动员剂,促使体内的造血干细胞活跃起来。“打完动员剂,感觉腰背和四肢有点酸痛,不过都能忍受。跟患者正遭受的病痛相比,这些都不值一提。”王医生说。 捐献成功后,这些“生命种子”将被很快移植到一位白血病患者身上,两个素昧平生的人,从此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血脉相连”。 “我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更多人,造血干细胞捐献其实没有那么可怕,也没想象中那么复杂。”捐献前,王医生也查阅了一些资料,目前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并不会损害捐献者的健康。“整个过程就是把捐献者的血液从一侧手臂抽出,经过仪器将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然后再将剩余的血液重新输送回体内,类似于尿毒症患者做血液透析。”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章友 谢美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