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中国农民丰收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9月2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省“老乡说小康”农民故事大赛举行

宁波90后农民夺得第一名

黄徐洁

汪琰斌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农村的美,农业一定会成为前途光明的行业,农民也一定会成为最体面的职业。”戴着草帽,光着脚,鄞州90后农民汪琰斌刚一上场就引来一片掌声。他讲述了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创业故事,并以全场最高分荣获一等奖。

    昨天上午,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2020年“老乡说小康”农民故事大赛在嘉兴平湖举行,来自浙江11个地市的新农村建设见证者,讲述了小康路上的浙江新农村面貌。

    在此次大赛上,浙东红村余姚横坎头村黄徐洁获得二等奖,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农业农村局获优秀组织奖。

    大学毕业回农村创立农场

    来自鄞州区姜山镇的汪琰斌分享了自己投身现代农业、农村生产、乡风文明建设中,逐步成长为驱动乡村振兴生力军的奋斗历程。

    汪琰斌出生在城市,因为爷爷奶奶生活在农村,童年的记忆里充满着稻香和泥土的芳香,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变迁也深深烙在他心里。在大学选专业的重要关口,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农业。毕业时,大部分同学选择在大城市找工作,而他却选择回到农村。

    在一片质疑声中,这个90后农民开始了自己的农业路。2013年,他在姜山镇陈介桥村承包了900亩田,开始种植水稻。第一年创业,他就栽了大跟头。在插秧季,由于没有经验,秧子堆得太厚,温度一下子就升上来了。他直接倒水冷却,结果七成秧苗因高温高湿而腐烂。插秧时,又因为地没整平导致秧苗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他清楚记得那天的场景,他赤着脚站在一片狼藉的水田,给农业指导老师打电话,一边哭一边说:“老师,我不想干了。”

    这还不是最糟的。这一年恰好遇上了“菲特”台风,一年辛苦到头一算账,不光没赚钱,还赔了10万元,但这些都没有把他打倒。他抵押了家里准备的婚房,跟着老农民边干边学,遇到疑难杂症就请教专家。

    “每次灾后的农业保险补偿,每次出错后的专家技术补救,一次次的政策优惠,一步步的打开市场,让我深切体会到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有国家在背后做靠山,农业就是有奔头的产业。”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

    “我喜欢农业,因为土地不会说谎。今天你洒下了多少汗水,明天它就给你多少回报。”去年,汪琰斌创立的归本农场承包的土地已经拓展到2550亩,实现粮食产量2200吨,销售额800万元,实现全程机械化。归本农场还被选为鄞州区慈善扶贫基地,为新张俞村、陈介桥村15个贫困农民提供就业创业岗位。在浙江省农博会上,归本大米夺得金奖,汪琰斌还被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

    留德回来开办农家土菜馆

    “我是土生土长的横坎头村孩子,小时候总是喜欢听老爷爷讲三五支队歼日寇、抗日英雄沈一飞等故事。那时候,我就为自己是个红村人感到自豪。”2018年5月,从德国留学回来的黄徐洁回到了阔别多年的余姚横坎头村。

    “我学的是工商管理,在城市能经营饭店,为什么不能在村里找到用武之地?家门口创业不仅大有可为,还可以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这个大胆决定,很多人看不懂,但黄徐洁却从未后悔过。

    她租下房子,打造了一家红色主题的农家土菜馆,大厅墙上绘满了红色故事,农家小菜别有风味,村里的大叔大娘们都成了优秀服务员。“一开始只装修了一楼,后来客人太多,又装修了二楼,前年国庆假期接待能力还是不够,又装修了三楼。节假日游客多的时候,一天就有30多桌,营业额有两万多元。”黄徐洁说,现在村里有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选择回乡创业,红村越来越有活力了。

    据了解,2020年“老乡说小康”农民故事大赛历时5个多月,从田间地头到各地文化礼堂,老乡们述说的小康故事成为浙江田间地头最火热的传唱。不同的时空,涌动着共同奋斗决胜小康的时代风尚;不同的宣讲主题,引发了共同脱贫致富的情感共鸣,“老乡说小康”在浙江大地上越说越响亮。

    记者 薛曹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