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今锐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9月29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健康科普热起来 奶茶才会少刷屏

    胡晓新

    奶茶备受年轻人的喜爱,很多人称之为“续命水”。近日,浙江高校一名60多岁的女教授看到朋友圈里都在刷“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她也点了一杯加奶盖冰奶茶,结果当晚就开始不舒服。经过医生检查,这杯奶茶,引发了她的胃食道反流和咽喉反流。

    按说,这位已过耳顺之年的高校教授,对于奶茶这种高糖、高热量食物的相关生活常识,压根就不应该不懂。奶茶不利于健康的权威报告及健康科普,近年并不少见。如2017年上海市消协的一次检测结果显示:多数奶茶品种咖啡因远超国际标准,最多的一杯奶茶=8杯咖啡、16罐红牛。这也是不少人喝了一杯奶茶后心慌手抖、晚上失眠甚至不得不上医院的原因;多喝奶茶容易导致肥胖、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造成神经过敏等。但与奶茶的“感召力”相比,健康科普的影响力根本不在同一层级。

    这些年来,公民总体科学素养的提高有目共睹,在某些方面却差强人意。迄今为止,仍有不少人对于早已被公认的健康常识持“保留”意见,甚至不不屑一顾。最常见的说辞便是:某某抽烟喝酒不锻炼活到八九十岁,某某健康生活习惯一样不落却英年早逝。喝个奶茶这事有啥好纠结的?殊不知,这种在统计学上被称为“幸存者偏差”的逻辑谬误,其真相是观察到的样本是被选择过的有偏样本。依照这个逻辑,得出的结论要多“反智”就有多“反智”。网络上大量似是而非的健康类“鸡汤”,有不少就属于这类货色。

    然而,在网络时代,正是因为这类结论更违反常识、更猎奇,所以也更容易被刷屏,健康科普反而被边缘化。如此这般,奶茶大卖也就没啥好稀罕的了。难怪连高校教授这样的知性女性也会被“涮”。

    要让健康科普成为舆论场上的主流,让更多的人认同、接受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虽说并非易事,却也不像想象中的那样艰难。就像“反式脂肪酸”这种晦涩的科学习语,科普得多了,如今对这个名词一脸懵逼的越来越少,也几乎没人认为它是好东西了。同样道理,既然“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可以刷屏,“一杯加奶盖冰奶茶让60岁高校女教授住进医院”为啥不可以?在这个“节骨眼”上,以健康科普来对冲有关奶茶的“反智”理念,效果就有望比平时一本正经的科普宣传要好得多。

    网络这个阵地,如果健康科普不去占领,荒诞不经的伪科学就会大行其道。要避免健康科普被“反智”与边缘化,占领网络阵地至关重要。健康科普“靠边站”之日,便是公众健康遭受损害之时;反之亦然——在网络上,只有健康科普热起来,奶茶才会少刷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