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思源楼”居民和志愿者一起做月饼。 记者 崔引 摄 |
咸菜大黄鱼、鸭子炖芋艿、水溻糕……这是留在85岁的刘素卿记忆里的中秋家宴上“出镜率”最高的几样美食。而你,最想选择的是哪一样? 9月27日下午,赶在中秋前,划船社区出了名的“香囊奶奶”刘素卿教社区“思源楼”里的居民们做中国结,营造节日气氛。 红绳在手中来回穿梭,刘素卿关于中秋的记忆,就从传统中秋家宴上至今令她难忘的几样美食开始…… 咸菜大黄鱼 “顶好吃当然是咸菜大黄鱼了。”刘素卿的眼睛一亮,嘴角不由上扬。 咸菜大黄鱼,一定不是中秋家宴的“专属”。在宁波的一些地方,至今保留有端午吃大黄鱼的习俗,从民谚“五月五,买条黄鱼过端午”中就可见一斑。 不过,号称能“鲜掉眉毛”的咸菜大黄鱼一定是老底子宁波人的心头爱。中秋家宴上这道菜,多半是为了解馋。 “那时候5角钱就能买到一条黄鱼。”刘素卿说的“那时候”要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或许是听到“咸菜大黄鱼”这几个字,一旁埋头专心做中国结的居民抬头凑了过来,“那时候的黄鱼都是野生的啦”,是炫耀绝对没错了。 鸭子炖芋艿 “鸭子炖芋艿,也是一定要吃的。”刘素卿回忆。其实,这道菜还有另外一个听起来就很生动的名字:鸭扑芋。 这道菜的重点在于选材。鸭通常要选老鸭,入秋后老鸭一般不生蛋,适合煮食,“而且鸭肉清火,适合干燥的秋天。”刘素卿说。 至于芋,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要选奉化芋艿头或芋艿子。 记者在9月27日采访前,询问过奉化区萧王庙街道一些种芋艿的农户,他们说地产的芋艿头或芋艿子尚未大规模采收。 在刘素卿的记忆中,“鸭子炖芋艿”中用到的芋,是“水芋”,“生长在水稻田边上,中秋前后刚好上市。” 中秋吃“鸭子炖芋艿”,除了图食材的新鲜,还被寄托了美好的寓意:芋艿圆润洁白,形似月亮,在中秋吃芋艿能够辟邪消灾;鸭子则象征大雁,有“鸿雁报喜”的好兆头。 水溻糕 刘素卿对中秋家宴上的水溻糕留有深刻印象,“看我外婆做过,我自己也会做的”。 水溻糕是一种用米粉蒸制而成的糕点。 “大米在磨成粉前要先在水里浸一夜,诀窍是要在米粉里加入‘浆板’(酒酿)发酵,然后放到锅里蒸,熟了之后切成菱形。” 听着是不是有点像在菜场、超市经常能见到的米馒头?“水溻糕的水分要比米馒头多,吃起来更松软。” 或许也是跟它水分多、口感松软有关,水溻糕也被叫做“水拖糕”或“白米松糕”。 别小看这块糕,过去,在中秋佳节,它可要承担起“新米蜂糕(水溻糕)红印添,四亲八眷都送遍”的人情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