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0月0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五大明星城 打造美丽江苏常州样板

    9月24日,常州市委宣传部、现代快报社联合开展的“全国都市报总编辑看常州”大型采访活动正式启动。此次“全国都市报总编辑看常州”大型采访活动,3天时间里,20多家都市报的负责人,走进这座“教我如何不想她” 的城市,探访工业、生态、城市管理中的亮点,宣传报道常州的业态美、形态美、协调美、自然美、文明美。

    常州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江南名城,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成了享誉全国的“工业明星城市”。近年来,常州大力弘扬“勇争一流、耻为第二”的常州精神,狠抓项目、创新、环境三个关键,建设工业智造、科教创新、文旅休闲、宜居美丽、和谐幸福五大明星城,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美丽江苏常州样板,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推进产业强市 打造五大明星城

    建设工业智造明星城

    常州从制造业起步,以实体经济见长,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较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赢得“工业明星城市”称号。近年来,常州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质量兴市,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今年,常州研究制定了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聚焦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按照“建链、补链、强链、长链”的要求,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不断壮大绿色精品钢、智能制造装备等2个两千亿级、5个千亿级和3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

    建设科教创新明星城

    常州连续十多年开展“科技长征”,走进大学大院大所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出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常州模式”。常州科教城集聚高等院校6所、名校名所研发平台30多个、创新型企业3000多家,累计引进科技人才超2万人,2019年位列中国最佳创业园区第1名。

    建设文旅休闲明星城

    常州凭借无中生有、借题发挥的创新精神,走出了一条“资源创造型”旅游发展新路。去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794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98亿元,均增长10%,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6%,旅游经济主要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今年,常州市围绕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召开了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出台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日间游向夜间游、景点游向全域旅游拓展,全力打造长三角独具特色、充满魅力的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

    建设宜居美丽明星城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建设生态绿城,摘得中国人居环境综合奖、范例奖。今年,常州重点围绕营造美丽宜居环境,在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统筹新城老城建设、加快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下功夫。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苏锡常一体化发展窗口期,加快建设南沿江城际铁路、常泰过江通道、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轨道交通2号线等项目,加速构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高水平规划建设高铁新城,推进企业总部、高端商务、科教科创、生态住宅和公共服务等多种功能集聚,打造城市新中心、中轴新支点、产业新高地、智慧生态城。

    建设和谐幸福明星城

    常州历来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围绕解决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办好民生实事,加快发展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打造了公园敞开、公交优先、住房保障等一批民生品牌,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扎实推进市人代会确定的各项民生实事,今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5.7万人,教育、医疗、养老工程项目进展顺利,普通高中招生“常武一体”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公民同招”稳妥实施。推进新一轮茅山老区“百千万”帮扶工程,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制度,低保标准提高到900元/人/月,发放低保补助超5000万元。

    打造美丽江苏建设的常州样板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江苏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美丽中国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把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放到建设美丽中国的大格局中审视和定位,全面展开美丽江苏建设的新实践,让美丽江苏成为“强富美高”最直接最可感的展现。

    常州市委书记齐家滨说,答好这份“美丽答卷”,常州有扎实“底子”。常州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一大批“国字号”荣誉,长江大保护、高铁新城建设、老城厢复兴、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展开,“宜居之城”“常乐之州”日益成为广为人知的城市标识。常州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落实“两山”理念,以推进宜居美丽明星城为抓手,抓紧实施《关于扎实推进美丽常州建设的实施意见》,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打造美丽江苏的常州样板。本报记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