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 议,去梁山泊投奔晁盖。但是现在宋江真的上了梁山,他就想知道眼前的晁天王,到底仍是东溪村的那个晁保正,还是安于自家一亩三分地的王伦,甚或已成了那个“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所以,宋江就要想办法,既探探晁盖的底细,又表明一下自己的立场。 那么,能完成这个任务的绝佳人选,就只能是李逵了。而在江州时就已成了宋江跟班的戴宗,也成了个好帮手。 于是,戴宗连忙喝骂李逵道:“铁牛,你这厮胡说!你今日既到这里,不可使你那在江州性儿,须要听两位头领哥哥的言语号令,亦不许你胡言乱语,多嘴多舌。再如此多言插口,先割了你这颗头来为令,以警后人。” 这戴宗明里是在喝斥李逵的放肆,暗里却是在表明宋江的态度。因为“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对宋江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各位看官请注意这里的一个细节,那就是梁山明明才刚排了位次,晁盖坐了第一把交椅,宋江坐了第二把交椅。怎么还没到一顿饭的工夫,在戴宗的嘴里,这宋江就与晁盖平起平坐,成了“两位头领哥哥”了呢?戴宗的话,是不是说得很有点意思? 而李逵所说的“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这样明显不合常理的言语,与后文李逵扯诏骂陈太尉时说的“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的话一样,显然都是李逵搅局捣乱时故意讲的疯话。 果然,戴宗一喝斥,李逵就大叫道:“阿哎!若割了我这颗头,几时再长的一个出来。我只吃酒便了!”众好汉听了,大笑不已。 于是,就在李逵插科打诨的表演中,宋江的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因为,宋江知道了晁盖原来只不过是个王伦,而梁山的众头领们也都明白了,他宋江并不是那个黄巢。 这里我们再说个题外话,那就是总有些《水浒传》的论者,要把李逵“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这番话,拔高为体现了李逵的大无畏的革命造反精神。真不知道这样的话该从何说起?李逵“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的目的,其实只是想快活快活而已。 那么,在小说里,李逵和宋江还有哪些精彩的双簧表演呢?且听下回分解。 如果我们说李逵是个曲艺演员,那么,许多看官可能就会以为我们是在开玩笑。因为,李逵根本就不是那样的料。但是,如果我们细读《水浒传》小说,就会发现,李逵不但是个曲艺演员,而且还非常优秀。 李逵最擅长的就是表演双簧,他的合作者就是宋江。宋江通常演的是后脸,而李逵扮的则是前脸。当然,我们这样说,只是借用了曲艺的专业术语而已。 说李逵与宋江两人演双簧,其实是说他们两人在很多重要的场合心有灵犀,配合默契,就像是在演“双簧”一样。而宋江,就是那个隐藏在李逵身后的实际操控者。 李逵第一次见到宋江,是在江州城里的一座酒楼上。 宋江很欢喜李逵的真实不假,于是略施手腕,就让李逵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直呼宋江是“真个好个宋哥哥”。 就是这酒楼上的相遇,让李逵成了宋江的忠实铁粉,不但敢孤身一人去劫法场救宋江,而且一辈子都追随在宋江的左右,至死不渝。而宋江对李逵也是真心喜欢,把他当作了自己最为体己的兄弟。 小说第四十三回,宋江见李逵执意要去沂水老家搬取母亲上梁山,于是不但再三叮嘱李逵要路上小心,而且还派了朱贵一路暗中保护李逵。 小说第六十七回,李逵因宋江不允他去迎战前来围剿梁山泊的单廷珪和魏定国二将,赌气夜走凌州。宋江非常担心李逵的安危,先后派了戴宗、时迁等五个头领分头去寻找李逵。这李逵的待遇,可以说是全梁山最高的了。 小说第九十五回,当宋江听说李逵被乔道清擒获了之后,不顾吴用的苦谏,一定要亲自领兵去救李逵。而且从李逵被擒到最终获救,宋江是四度垂泪。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李逵与宋江的情义非比寻常,所以他们两人演起双簧来,才会如此的默契,如此的得心应手。 那么,他们两人又是如何演双簧的呢? 他们的首场演出,是在小说第四十一回,江州穆太公的庄上。 话说宋江从江州法场逃出生天后,顺带打了无为军,杀了黄文炳。 然后,宋江就在穆太公庄上的草厅里,当众跪着向众位好汉说道:“感谢众位豪杰不避凶险,来虎穴龙潭,力救残生;又蒙协助,报了冤仇。如此犯下大罪,闹了两座州城,必然申奏去了。今日不由宋江不上梁山泊投托哥哥去。未知众位意下若何。如是相从者,只今收拾便行。如不愿去的,一听尊命。只恐事发,反遭负累,烦可寻思。” 谁知宋江的话还没有说完,李逵就先跳了起来,叫道:“都去,都去!但有不去的,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便罢!” 宋江喝道:“你这般粗卤说话,全在各弟兄们心肯意肯,方可同去。” 众人道:“如今杀死了许多官军人马,闹了两处州郡,他如何不申奏朝廷,必然起军马来擒获。今若不随哥哥去,同死同生,却投哪里去?” 于是,这投奔梁山的队伍就顺利地组建完毕了。 各位看官知道,宋江之所以迟迟不肯上梁山,一则是因为宋江对自己的未来还有所期盼,还没到非上梁山落草不可的地步;二则是因为宋江担心自己如果冒昧上了梁山,羽翼不丰,力量不强,那么在梁山上就会难以立足,更不要说施展抱负了。 现在的宋江,不但劫了江州的法场,闹了两处州郡,除了上梁山已无路可走。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江州一劫,使宋江又结识了这么多的英雄好汉。所以,宋江要想方设法地把这些好汉全都带上梁山,以此来丰满自己的羽翼,增强自己的实力。否则, 宋江又何必要在草厅之上,对众位好汉来这么一“跪”呢? 金圣叹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不过因为金老先生一心要恶心宋江,所以就这样批道:“只此语,亦不必跪说,偏写宋江跪,皆表其权术也。” 如果我们撇开金老先生的成见,那么金老先生的这句评语,倒是说出了宋江的用心。 于是,这精彩的双簧,就开演了。 只见宋江的话还没有说完,李逵就先跳出来表态了:“都去,都去!”而且,还威胁说如果谁不想去,那么就要“吃我一鸟斧,砍做两截便罢!” 宋江听了,就假意斥责李逵的鲁莽。但是锣鼓听声,说话听音。众好汉谁不知道,宋江明里是在斥责李逵,实际上却是在给他们施加压力?可以这样说,宋江与李逵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首场演出的效果还是挺好的。 那么,宋江与李逵一般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演双簧的呢? 首先,当宋江想让李逵来说自己不便说的话的时候,他们就会演双簧。 小说第四十一回,宋江上了梁山之后,晁盖设宴欢迎。 席间,宋江当着众头领的面,详述了那首“耗国因家木”的童谣。那么,宋江刚从江州法场死里逃生出来,为什么既不说说那浔阳江畔的惊险,也不讲讲打无为军时的精彩,反而要细细地讲述这首看上去好像无中生有的童谣呢? 宋江之所以要详述这首童谣,其目的就是想玩一把陈胜、吴广的把戏,拿这首童谣来神化一下自己,以此来慑服梁山的众位头领。所以,宋江一讲完那首童谣,李逵立马就跳将起来,说道:“好哥哥,正应着天上的言语。” 李逵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这首童谣正“应着天上的言语”,你们这些梁山上的好汉,谁能不听?谁敢不从呢? 李逵的这番话,其实是说出了宋江想说又不能说的心里话。于是,金圣叹就在李逵“正应着天上的言语”这句话下批道:“每每写宋江用诈处,便被李逵跳破。如上文自述童谣一遍,本是以符谶牢笼众人,然却口中不要说出,自得众人心中暗动。偏忽然用李逵一句,直叫出来,两两相形,文情奇绝。” 金老先生的这番话,讲得非常中肯。只是他把宋江玩弄双簧的小把戏,又归之于宋江的权诈了。 接着,李逵还说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 李逵道:“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我们都做个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却不好?不强似这个鸟水泊里?” 各位看官应该知道,这场宴会是宋江上梁山后与全体头领的首次见面会。虽然在清风山的时候,宋江就曾向燕顺等人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