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泥村的网箱养殖鱼排。 |
|
高泥村农家小院 |
“如果早几个月来,我们村里会更热闹一些,600亩‘里海荷塘’里荷花盛开,岸边游客络绎不绝。”象山县黄避岙乡高泥村党支部书记朱中华说。 10月2日,记者来到高泥村。只见村道宽敞,村舍漂亮。村里比较安静,只有零星几名游客,与那些“热闹”的村庄有些不一样。似乎看出了记者的疑惑,朱中华说:“我们村的主要产业是养殖,村民的生财主业基本都在海上。” 面朝西沪港,有“网箱养殖第一村”美誉 过了象山港大桥,从象山北下高速,马上就到黄避岙乡,高泥村就在黄避岙的西南角,西临象山港,南面是西沪港,北靠黄大山,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靠海吃海”,也因此成就了“浙江省网箱养殖第一村”的美名。 “以前,除了交通不便外,高泥村人靠海吃海,老百姓的生活还是不错的,养海带、紫菜,跑运输船,出门讨生活的人比较少。”朱中华说。 西沪港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1987年,象山确定西沪港为海水养殖试验区。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养鲈鱼到养大黄鱼,经历了技术改进、网箱改造,高泥村人真正实现了致富奔小康。 “最多的时候,我们全村280户人家,有180户从事海水养殖。现在,我们网箱养殖的鱼类以大黄鱼为主,包括鲈鱼、美国红鱼等20多种。2008年,我们村被确定为‘浙江省网箱养殖第一村’,加上海塘养殖的梭子蟹、对虾等,目前海水养殖面积达3100多亩,年总产值过亿元。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超过4万元,养殖户户均收入超过20万元。”朱中华介绍。 做透做强,高泥村专注优势特色产业 “哪里可以买到你们养殖的大黄鱼啊?有鱼鲞买吗?能不能去网箱养殖基地看一下?”记者接连发问,对那片海实在有太多好奇。 朱中华哈哈大笑:“你问的问题,也是来我们村游客问得最多的。现在我们正在努力,打算做精海水养殖产业,把产业链做长、做透,将养殖和观光旅游结合一起。” 朱中华说,因为网箱养殖不适合零星抓捕,又在远离村庄的海港里,对游客来说有点“可望而不可及”,但以后,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变。 “我们已经搞了两届‘大黄鱼美食节’,很受游客欢迎,今年因为疫情没有搞。‘大黄鱼美食节’让更多人认识了高泥村,认识了高泥村的大黄鱼。” “明年,我们打算改造鱼排,打造一个海上田园综合体,将单一的网箱养殖逐渐向多样化旅游养殖转变,这样就可以把游客带出海,带到鱼排上体验海上垂钓、网箱喂养、滩涂抓捕等。” “另外,我们打算规模化生产脱脂黄鱼,让游客可以看到我们的活鱼上岸、加工的全过程。这不仅能延长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而且可以避免农户手工晒制导致鱼鲞品质不稳定的问题,从整体上打响‘高泥大黄鱼’的品牌。” 农旅融合,高泥村有底气有人气 依托海水养殖产业,走有自己特色的农旅融合之路,高泥村是有足够底气和人气的。 2016年,高泥村乘上宁波市“斑斓海岸”精神文明示范线建设东风,全面开启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新模式,先后获得省文明村、省3A级旅游村庄以及市千村绿化示范村、市“最洁美村庄”20强等荣誉。 “军港遗址”历史景观公园、特色休闲小公园等16处特色小景观点缀在村庄各处,沿着溪坑打造的休闲亲水步道,可以在村里绕上一圈,村里家家户户都打造了特色庭院,墙内墙外鲜花点缀,绿树成荫。 高泥村的宜居环境也吸引了投资人的注意,600亩的“里海荷塘”,育有观赏荷25亩、74个品种,食用荷210亩,让高泥村成了夏日的“网红”。据介绍,“里海”工程将会是集精品民宿、餐饮、观光娱乐、科普体验、文创摄影等多功能一体的农旅综合体项目。 以精品民宿“安澜别院”为样板,高泥村培养打造了10多家民宿,全村去年共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尤其是去年6月,全国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象山召开,高泥村是其中一个参观点,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也让高泥村名声大振,全国各地前来学习取经的团队络绎不绝。 未来可期,朱中华说,以后高泥要让更多人尝到“乡味”、留住“乡忆”、记住“乡愁”。 记者 戴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