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门已出版的7本个人诗集 |
|
阿门 |
正如贝多芬在寂静中抓住音符的灵魂一样,阿门,是在寂静中用笔唤醒诗歌的精灵。 阿门是一位诗人,原名赵鸿伟,宁海人,自幼双耳失聪。他是宁海传媒集团编辑,业余爱好诗歌写作,至今已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等全国各大报刊发表800余首(篇)作品,获人民文学奖等省级以上奖项30余次;已出版诗集7部,诗作多次入编年度选本。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残联全国代表、宁海县作家协会主席,在诗坛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日前,阿门还获得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残联举行的省第二届“最美浙江人·最美残疾人”提名人物奖。 记者 陈晓旻 被采访者供图 “我用目光读唇语” “我用目光读唇语/比耳朵先抢到内容”,正如在他的诗歌里所言,阿门和人说话时,会专注地盯着别人的嘴唇,有时不经意间,还会把戴着助听器的那侧耳朵凑得更近一些。 阿门生于1965年,小时候因为感冒,父母抱他到医院打针,结果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药打多了,损伤了听力。几年里,他的座位一调再调,最后挪到了第二排。“听力有障碍后,别人都不愿意和我玩,因为跟我讲话得像吵架一样。” 阿门说,他开始感到孤独和自卑,于是书成了他最好的朋友。 他不愿意别人把他当残疾人看待,开始学习唇语,还天天把收音机放在耳边听,纠正自己含糊不清的发音。渐渐地,当别人说五句话他能“看”懂两三句,当“爸爸”不再发成“大大”,他觉得自己“正常”了。“那时候,我的梦想非常简单,只想好好读书,以后找个好工作。” 然而,高考那年,虽然他的分数达到了录取线,却因为有听力障碍,他被淘汰了。他第一次痛苦地意识到,不管他怎么努力,别人还是把他当残疾人看待。接下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打击更是接二连三。无奈,他只好到福利厂就业,成为一名塑料制品工人,一干就是十年。直到1994年,福利厂倒闭,他下了岗。为了生计,他和刚结婚的妻子一起开了个小服装店。 从在福利厂工作时起,他就开始以“阿门”的笔名写诗。“阿门翻译成中文,就是‘但愿如此’,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我今后的道路会非常坎坷,所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愿望,生活能平安一些。”他说,当时写诗对他来说,只是一种宣泄,“我并没有想过要成为一个诗人或作家,但诗歌有一种力量,把我内心的痛苦拔了出来。” 从一首爱情诗开始 阿门写诗,是从一首爱情诗开始的。 初三时,青春年少情愫萌动的他,模仿自己在书中看到的诗,写了一首情诗,并试着投递出去,没想到竟然在一个省级刊物上发表了,这使他倍受鼓舞,觉得写诗“蛮好玩的”, 从此将一切闲暇时间都用来写诗。 而二十年来,他写得最多的也是爱情诗。他创作的近千首诗歌中,有一半是以爱情为主题的。这难免给人误解,以为他是情场高手。阿门解释说,实际上他诗中的爱情,大多来源于想象。因为身体有疾,家里条件也很差,阿门的爱情之路和就业之路一样坎坷,就像他在《元宵和情人》一诗里说的那样:“谁跟聋子一起去浪漫/一个二踢脚/从地面/跳到空中/炸成的碎屑/被扫帚收获/浪漫多么可怕。” 他的婚姻也没有太多的浪漫可言,他是在朋友的介绍下,结识了做裁缝的妻子。妻子只有初中文化,虽然不反对他写那些“当不了饭吃的东西”,但也完全不懂诗。 这并没有阻止他像飞蛾扑火一样地向往并相信爱情的美好,理想和现实存在的巨大差距,反而成为他诗意的来源。他说,他喜欢看电影,边看边琢磨电影里人物的眼神、动作。看着看着,里面的主人公就幻化成了自己。电影看多了,他的爱情经历也“积累”了不少。前几年,阿门遭遇了一场类似“网恋”的事件,他写了一组长诗《天使与海豚》,讲述了自己在网上的这段精神之恋。 喜欢谁的诗?这样的问题会让阿门感到紧张。他说自己看别人的诗从来不记名字。他不知道“梨花体”事件,也不清楚自己的诗究竟属于哪一流派。对他而言,诗是自然而然从心底流出的,这是一种缘分,“我不知道是诗找到了我,还是我找到了诗。” 写诗是一种力量 印度有句谚语:即使希望的琴弦断了,我也要用无声的歌去追求未来。 生活终于在阿门恋上诗歌二十多年后,对他展露了笑容。事实上,对于阿门来说,诗歌还有着比精神满足更直接的作用:它改变了他的生存状况。 1998年,因为坚持写诗,阿门被评为“宁海县十大优秀青年”,那一年,他被“照顾”分配到了县公安局,写作有关侦破工作的报道,开始靠“笔头”吃饭。随后,他又先后在宁海报社、县新闻中心工作。他的诗集《民间歌喉》《门里门外》《天使与海豚》等陆续出版了。 2007年3月,一场病把阿门送进了医院的病房。各类昂贵的医药费的支出,使他有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个体生命无常的敏感。出院后,他挥笔创作了组诗《中年心迹》,并寄给《人民文学》杂志社。这组诗歌在《人民文学》2008年第一期上刊出,引起了诗坛的很大反响,并在2008年10月份获得《人民文学》诗歌奖。 在“人民文学奖”的颁奖仪式上,评委会给予的颁奖词是:阿门的《中年心迹》谛听内心的声音,他的诗在身体与精神之间、在疼痛与平和之间保持着复杂的张力,在轻如光线、细如发丝之处,他领会生命的节气和节律。《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的诗足以感动我们。” 阿门说,写诗对他来说是一种力量,能够推动着他不断向前奔跑,他会努力地写下去,用诗歌来感动和温暖更多的人。 自强不息,奉献到老 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阿门也成为宁波残疾人中的优秀代表。 2003年9月,因各方面成绩突出,阿门作为省优秀残疾人代表,光荣出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2005年7月,他被评为宁海县残疾人事业“十五”自强先进个人。2006年6月,被评为宁波市“十五”残疾人专门协会工作积极分子。今年5月,阿门又以其卓越的工作能力再次当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因为半生成长过程中,得到过很多人无私的帮助,所以力所能及后,阿门非常热心公益。他捐资给老年爱心食堂、开文学讲座、辅导残疾人写稿……这样的好事不胜枚举。 身为残疾人,阿门比一般的常人更关注残疾人事业,在扶残助残上总是不遗余力地积极参与,奉献爱心。自2003年先后当选省聋协副主席、市聋协主席后,阿门不计报酬,自觉投入到扶残助残的行动上,积极参与省、市残联专门协会工作,想方设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有益活动。如利用手机短信、QQ聊天等帮助聋人解除心理障碍,解答日常疑难;利用自己会写作的长处,发表文章呼吁社会各界重视、支持残疾人事业;利用各种场所推动健全人学习手语和推广信息无障碍建设等等。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又以笔驰援,创作20首诗歌,并积极组织作家进行抗疫主题创作。阿门表示,自己有今天,全靠身边人的帮忙,自己会继续努力,“自强到老,奉献到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