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社干部就着咸菜汤匆忙吃饭。 |
|
疫情期间,女儿给老母亲送来生活物品。受访者供图 |
“这场疫情,我们应该记住每一张戴着口罩的脸,真的谢谢他们!”10月11日一早,家住鄞州区百丈街道中山小区居民张汉楚拿到了一本新鲜出炉的《中山记疫》。翻开这本影像集,120张戴着口罩的脸让人动容。 这是中山社区花了3个多月时间制作完成的影像集,从2万余张照片中精选273张照片,用镜头记录社区的战“疫”瞬间。 他是没有出现在影像集中的志愿者 翻开《中山记疫》,一张张照片仿佛瞬间把我们的记忆拉回到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平静的生活。有一群人,他们戴着口罩奔波在战疫一线,用自己的力量为我们筑起一道墙,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这本影像故事集,定格了很多志愿者的身影,有的守门测温,有的四处消毒,还有的为隔离人员送物资。采访中,记者却听到了一个没有出现在影像集中的志愿者故事。 “我一把年纪了,不用拍我,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徐建平是东方名庭小区的居民,战疫期间,他是一名热心志愿者。但每次面对镜头,他总是摆摆手谢绝。 徐建平今年65岁,经常半年住在中国,半年住在美国。春节期间,他早早就订好了3月11日去美国的机票,但一场疫情,改变了他的出行计划,夫妻俩坚定地选择留在国内。 “每次进出小区,都能看到一群志愿者在守门,有的测量体温,有的负责登记。他们太辛苦了,有时候连吃饭都顾不上。我闲着没事,中午就顶一会儿岗,让他们可以去吃口热饭。” “这里交给我,你们去吃饭吧!”2月10日10:30,他出现在小区楼下。没想到,第二天、第三天,他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嘴上说是“一会儿”,其实一守就是2个多小时。等志愿者陆续吃完饭回来,他才安心离开。 “有时候我们让老徐吃点工作餐,他都不肯。后来我们得知,防疫期间,他把一日三餐改成一日两餐,直接把中餐省了。”相熟的居民告诉记者。 他们每天扛着“长枪短炮”记录感人瞬间 从拍摄到整理,再到印刷,这本影像故事集花了三四个月时间。《中山记疫》记录了很多发生在社区的感人瞬间,是记“疫”,更是幸福记忆。 80多岁高龄的陈泳娴是个残疾人,疫情期间,孙女的婚宴推迟,她把给孙女准备的1万元结婚红包捐给了社区。老人说,自己多年来受社区照顾,想尽一点绵薄之力;热心志愿者蔡师傅,守门、测温、搬运物资,哪里需要往哪里搬,累计服务50—60个小时…… “疫情期间,我们社区没有发现一例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温暖人心的情谊,并肩作战的力量。” 中山社区党委书记李美丽说,防疫期间社区仅有8名社工,工作分身乏术,但党员志愿者来了,居民来了,紧跟着街道干部、下沉干部都来了,100多人都在为社区的防疫工作贡献力量。 疫情期间,每天都有感动的事上演,李美丽想把这些美好的瞬间都记录下来。她和社区的摄影爱好者一说,大家的想法不谋而合。 “医护人员白衣执甲,社区工作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而摄影者用手中的照相机记录下感动的一幕幕,这些都是我们社区最可爱的人,这是一段珍贵的记忆。”中山社区摄影爱好者协会会长应卫国说,防疫期间,很多摄影爱好者每天扛着相机走在社区的每个角落。 一碗咸菜汤背后的故事让人动容 《中山记疫》影像集选用了273张照片,很多照片都出自摄影爱好者钱唯勤之手。疫情期间,她每天都背着一个单反相机早出晚归。 让人感动的是,她并非中山社区的居民。钱唯勤今年55岁,家住高新区,2015年7月底,曾在中山社区怡景花园小区担任物业经理。 疫情期间,她接到了李美丽的电话:“社区人手不够了,能不能来搭把手?” 儿子常年在北京工作,春节刚回宁波,原本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但她却毫不犹豫答应了。“我能做的不多,就是帮忙守住小门,守住居民的安全。” 大年初十那天,她早早就从高新区赶到怡景花园,开始了志愿服务的工作。与别人不同的是,每次她都会带上单反相机,及时记录防疫工作的点点滴滴。 她和记者说起了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那是一张从背后偷拍的照片。 照片里是穿着红马甲的男子,正站着吃饭,这样的场景在防疫期间再平常不过。 “当时,早就过了饭点,志愿者只能抽空轮流吃饭,一批已经吃完了,他吃的时候饭菜都已经凉了。为了节省时间,他就着一碗咸菜汤对付了一顿中餐。”有一个细节让钱唯勤印象深刻,当时,办公室有椅子,但这名志愿者时间紧迫,来不及坐下好好吃上几口,直接站着就狼吞虎咽吃起来。来不及拿下帽子,索性将帽子转向,没几分钟就匆匆吃完了。事后钱唯勤打听到,这名志愿者是百丈街道联社干部贺佳豪。 正是在拍摄中捕捉到的这些动人瞬间,让钱唯勤停不下来。疫情期间,她累计拍摄了上万张照片。 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黄波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