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文体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计划一年演出360场 让宁波古老曲艺火起来

浙江首个非遗曲艺书场试点昨在城隍庙挂牌

刚刚表演完四明南词的南词传承人钱后吟。

    四明南词、唱新闻、宁波走书、宁波评话…… 如何让这些传承了数百年的古老曲艺再次火起来?

    10月11日上午,全国非遗曲艺书场试点挂牌仪式暨宁波曲艺专场展演在“宁波府城隍庙”举行。今后,市民、游客可以在城隍庙民乐剧场内,欣赏到更多原汁原味的宁波地方曲艺,这里一年计划演出多达360场。

    民乐剧场将整体搬迁至城隍庙内

    此次试点授牌选择宁波民乐剧场,对宁波非遗曲艺传承、保护工作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

    “传统文化是一座城市最为宝贵的财富。”宁波文化广电旅游局负责人在授牌仪式上表示,历史上宁波就是曲艺的重要“码头”,宁波地方曲艺多达15种,且大多传承至今。1958年,宁波走书艺人参加了全国首届曲艺会演,并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目前,在全国127项曲艺国家级非遗中,宁波就有四明南词、宁波走书和唱新闻三项。近几年来,宁波首创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位一体”宁波经验先后在全国推广,可以说,传承保护相关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宁波涌现出了陈莲卿、张亚琴等一批曲艺名家,也培养了一批曲艺接班人。

    宁波民乐剧场负责人施敬文告诉记者,接下来,民乐剧场将整体搬迁至城隍庙内,今后这里将打造宁波首个非遗曲艺传承基地。

    “除了日常的演出外,剧场还将通过多媒体的技术手段,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全面展示宁波非遗曲艺精华。”施敬文说,此外,民乐剧场还将打造非遗曲艺沙龙,定期举办各类活动,为传承人与年轻爱好者搭建一个交流、学习平台。据施敬文透露,今后民乐剧场计划一年在360天内,每天都安排惠民演出,剧目以及表演内容也将增加至几十个类别,并进行轮换。“目的还是为了吸引更多市民、游客来此欣赏宁波这些古老的非遗曲艺艺术。”

    终于盼来了一位年轻南词传承人

    授牌仪式过后,在宁波曲艺专场展演环节,极具宁波本土文化特色的四明南词《玉蜻蜓·踏春》、唱新闻《徐福到象山》、宁波走书《祝枝山观灯》、宁波评话《三碗不过冈》、蛟川走书《杨家将之杨老令婆百岁挂帅》等精彩表演一一亮相,让到场观看者和在直播平台前观看本场展演的网友深切感受到了宁波本土曲艺的非凡魅力。

    参演四明南词的钱后吟是一位青年男演员,他有自己的工作,因为从小热爱地方曲艺,钱后吟曾学习了多年甬剧,因为有一定的曲艺基础,他又开始拜师学艺四明南词,“甬剧现在普及推广很广泛,但是学习四明南词的人却很少。”钱后吟说,老师们看他上门,都非常开心,“总算盼到了一位男演员。”老师们见他如此努力地学习、推广四明南词,感到很欣慰。

    钱后吟坦言,目前学习四明南词时间并不长。他说,学曲艺与戏曲一样,首先要把传承的东西保留下来。

    “作为新人,我认为首先还是要把老的韵味吃透了,才能去创新。”钱后吟认为,传承创新的前提是学习,基础扎实以后才会考虑去创新。“说不定,日后百姓关心的话题,都可以用四明南词唱出来。”目前,钱后吟的三位南词老师已经都是七八十岁高龄,老师们希望今后有更多年轻人可以参与南词的演奏、演唱、写词,“这些地方曲艺,如果没有传承下去,就没了香火,当下最迫切的还是希望这门曲艺能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南词与甬剧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希望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可以给南词发展营造一个更大的展示舞台。”民乐书场挂牌之后,钱后吟也会经常去演出,“如果大家都喜欢,今后南词还是可以蓬勃发展的。”

    记者 施代伟 通讯员 戴云华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