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0月16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北区甬江街道外漕村:

曾被戏称“老鸭生蛋村” 如今迈向幸福小康路

“没有想到村里环境变得这么好,生活水平也提升得这么快,我们这一代人算是赶上好年头了。”江北区甬江街道外漕村村民老李对前去采访的记者说。

美丽的外漕村。 记者 边城雨 摄

    积极推进变革,摘下贫困帽子

    “上世纪末,我们村周围全是农田,交通也没现在方便,村级固定资产不足2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靠一个养鸭场,被戏称为‘老鸭生蛋村’。”外漕村党支部书记李根华说。

    2006年,外漕村开始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革,想方设法盘活村里的有限资源,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农民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

    随着城区开发建设,北外环和梅竹路通车,外漕村地域优势渐渐凸显,便于承接城市化进程中外迁的城市小微企业。因此,村里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建设村级物业,发展集体经济。目前已建造村级物业3.2万平方米,引进工业企业20家,初步形成了一个占地面积约70亩的村级工业小区,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380多万元,还帮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此外,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将盘活集体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改革的突破点,帮助农户将低价出租的862亩土地经营权全部收回。收回的土地统一流转后,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80多万元收入,入股农户最高每年可增加土地股份分红收入2200多元。

    如今,村固定资产由上世纪末的20万元增至2780多万元,年可用资金由8万元增至500多万元。

    引进农旅项目,提升村容村貌

    在收回土地统一流转后,这个小小的村子里,有两个农旅融合项目先后落地。2017年,外漕村小徐江岸自然村完成整村搬迁工作,整村租赁给达人旅业,参与引进“达人村”农旅项目。2019年,外漕村启动楼下陈自然村整村拆违搬迁工作,引进“巴蜀文化村”农旅项目。“巴蜀文化村”项目引入后,给村集体经济增加了20多万元收入。

    外漕村还在农村环境整治上下功夫。2017年起,外漕村配足配齐保洁服务队、绿化养护队,清理房前屋后乱堆放杂物、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对3条小河塘进行全面整治,提升水环境;2018年投入约65万元,分别对薛家、楼下陈自然村两座公共厕所进行改建升级;2019年继续整合全村现有公厕,全面提升公共环境。

    乡风文明春风,吹进每个角落

    2006年起,外漕村实行村级事务公开,将村里的事务分成重大事务、重要事务和一般事务三大类。“重大事务的决策运行由村民代表表决并监督,重要事务的运行要向村民通报,一般事务则由分管村干部直接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张国芬说。

    正是外漕村对于村务公开的坚持,为乡风文明建设打下基础。这些年,外漕村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村级37条小微权力清单及流程并发放到户,主动接受村民群众对村级权力运行的监督。同时,外漕村还将与村民密切相关的各类行政事项进行收集整理,制作成办事流程和办事指南,方便村民“按图索骥”。率先推行村民代表联户制度,实行代表联户“说事”、顾问团定期“说事”,外漕村成为江北区第一批“村民说事”示范村。发挥德治礼序、村规民约的教化作用,将尊老爱幼、乡风文明、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写入村规民约,并与集体收益分配相挂钩,实行奖优罚劣,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的春风吹到了外漕村的角角落落。

    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罗秋玲 吴天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