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今锐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0月20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戳穿修车猫腻,不能光靠记者“卧底”

    李英锋

    铛、铛、铛……在维修车间,一名4S店员工抄起铁锤,将一辆送修汽车原本完好的水箱框架砸坏才停下,拍照后才示意维修技师拆解定损。“每个车都砸,要不然你哪挣钱去啊。”9月下旬,记者先后应聘进入两家知名汽车品牌的4S店卧底暗访,发现了诸多乱象。

    10月19日新华网

    又见记者卧底,又见熟悉的监督模式。记者通过应聘的方式打入4S店“内部”,发现了4S店的“商业秘密”,戳穿了汽车维修的坑人套路。实际上,在手机维修、家电维修等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先弄坏再修理、偷换零件等问题,汽车维修保养中的乱象大都属于维修行业的通病,其实质都是薅消费者的“羊毛”,甚至还薅保险公司的“羊毛”,不但扰乱了汽车维保市场秩序,甚至还可能涉嫌犯罪。

    记者卧底暗访的精神可嘉,也卓有成效,我们应该感谢记者的付出。但戳穿修车侵权猫腻,不能光靠记者“卧底”。记者所发现的种种问题,对于4S店或汽车维修行业而言是乱象,对消保维权机制、保险管理机制而言,则意味着漏洞和不足。

    针对记者发现的问题线索,市场监管部门、保险机构等应该全面深刻反思,用更高质量的履职,举一反三地查找问题,进一步健全相关监督机制,规范汽车维修保养行为,积极维护消费者权益,维护保险市场秩序。

    当然,汽车维修的不少问题都具有隐蔽性、专业性,发现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记者能做到的,拥有更多资源、更强能力的市场监管部门、保险机构等更有理由做到。

    在餐饮领域有“明厨亮灶”机制,满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对经营者形成了倒逼规范效应。有些手机维修商也向消费者开通了后台维修监控系统,让维修处在消费者眼皮子底下,处在一种透明环境中。显然,相关部门也可借鉴上述经验,要求汽车维修商对车辆维修保养过程进行全程视频监控,并向监管部门、消保组织、保险机构、消费者等开放监控通道。这样,很多汽车维修保养的猫腻就失去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监管部门也可安排或聘雇人员对汽车维修商进行卧底调查,或者鼓励维修商内部员工积极举报。同时,保险机构应该加强对验损过程、修理或更换部件的检审把关,堵住“先砸后修或先砸后换”的骗保漏洞。

    说到底,要整治汽车维修行业中的乱象,不能依靠消费者的自保,不能依靠经营者的自律,也不能光让记者等第三方监督力量“冲锋陷阵”,最终,还得靠监管“正规军”的依法履职,还得靠监管之手的强力介入、长效介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