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祖绵拿着当年的全家福照片,向记者指认三哥沈祖訚(即大拇指指向的位置)。 记者 刘波 摄 |
|
沈家保存的革命烈士家属定期抚恤金领取证。记者 刘波 摄 |
|
沈祖绵2岁时的照片。(沈吟带着同时拍的另一张照片奔赴朝鲜战场。) 记者 刘波 翻拍 |
昨天,本报A13版刊发了《牺牲在朝鲜战场的宁波人沈吟是否魂归故里?他的亲属又在哪里?抗美援朝老兵陈成余有一个夙愿,想找到战友的家人》一文,讲述了89岁的陈成余想找到多年前牺牲的战友沈吟家属的故事。 昨日大清早,不少热心市民致电本报87777777新闻热线,提供烈士亲属的线索,希望帮老兵圆梦。上午9点多,一位沈先生的来电带来了好消息:“你们报道的烈士沈吟(沈祖訚),就是我的三哥!” 这位沈先生名叫沈祖绵,今年73岁,是沈吟(沈祖訚)烈士的八弟。他说,虽然三哥牺牲时自己还小,但父亲沈曼卿还在世,经常和他说起三哥的事,兄弟姐妹们也为沈吟办过追思会。 烈士的家书里,写满了报国热情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沈祖绵家中采访。“一大早,我接到丈母娘的电话,说今天《宁波晚报》上登了寻找烈士沈吟家属的报道。丈母娘不知道沈吟是谁,但在文章末尾的资料介绍里,她看到了我父亲沈曼卿的名字,于是让我联系晚报。”沈祖绵说,看到报纸上的烈士照片后,他一眼就认出,这就是三哥沈祖訚。 沈祖绵拿出沈家的老照片,指着全家福里的三哥,讲起了当年的往事:沈祖訚是1932年5月12日在宁波出生的,在沈家兄弟里排行第三,和二哥沈祖伦(曾任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关系最好。 “二哥早年参加共产党地下工作,三哥受他影响很深。1950年,三哥瞒着家里报名参军,但20军教导团的军代表看了他的履历表后,要他先回家征求家人的意见。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但看三哥决心这么大,也只好含泪同意。”沈祖绵说,三哥平时话不多,但一直很顾家。在奔赴朝鲜的路上,他把捡来的香烟盒拆开当作信纸,写下一路行军的见闻和感想,然后随军邮寄回家中。 “我曾在父亲的书房里看到过这些特殊的信,香烟盒上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主要讲了两个内容,一是思念家乡和亲人,二是表达自己保家卫国的决心。”沈祖绵至今仍然记得,在三哥的来信中有这么一句话:我是抱着必死的心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家里兄弟姐妹众多,相信他们也会替我孝顺父母…… 2006年,沈家人开过一次追思会 1951年,沈家突然接到了沈吟(沈祖訚)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消息,随这个消息一起来的,还有他的两件遗物:一支派克笔和一张缺了一个角的照片。 “派克笔,是三哥走之前父亲送给他的。后来我听家人说,当时父亲问他还需要带些什么,三哥指了指才2岁的我,说要带上我的照片。母亲一听,马上带我去照相馆拍了一组照片……很可惜,那张被他带去朝鲜战场的照片后来遗失了。现在我手里的这张(左图),是原本保留在家里的。” 沈祖绵告诉记者,当年三哥牺牲后,四哥沈祖任也坚决要求参军,去朝鲜替三哥实现未竟之志。不过,当四哥随军到朝鲜时,朝鲜战争已近尾声。 沈祖绵非常感慨,时隔多年,三哥的信件、遗物大多已经丢失,留在家人手里的除了几张老照片外,只剩下一本革命烈士家属定期抚恤金领取证。 “父亲还在世时,一直和我们说起三哥的往事,一方面,他是为三哥感到自豪,另一方面也在遗憾,不知道三哥葬在何处,希望三哥能落叶归根。不过,一想到有成千上万的志愿军战士都在朝鲜战场上牺牲,并且国外的情况比较复杂,时间长了,他也就没有再提了。”沈祖绵说,2006年,沈家人开过一次追思会,10多个兄弟姐妹齐聚宁波,共同缅怀三哥沈吟,“追思会上,同三哥年龄相近的几位,都哭得特别伤心。” 陈成余的一封信,让沈家人感恩在心 在沈祖绵的家中,记者还看到了一封当年沈吟的战友陈成余寄给沈家二哥沈祖伦的信。沈祖绵说,信的原件在二哥处,但文字内容已被打印出来,每一位兄弟姐妹都留存了一份。 信中写道:“去年四月,我在宁波同沈吟同志一起考入二十军教导团,入朝后又在同一单位工作,因此彼此比较了解……入朝后环境艰苦,但沈吟同志保持了军人乐观主义的高贵品质,一路上经常唱着宁波马灯调,鼓舞同志们的情绪,并且不顾自己身体薄弱,积极开展体力互助,没有一个同志不称赞他……当五战役一阶段完成任务归队途中,沈吟同志不幸遭敌机袭击,弹片(击)中小腹光荣牺牲……祖伦同志,你得信后,希冀很好安慰你的父母,沈吟同志为保卫祖国安全、朝鲜人民解放而牺牲,无上光荣……” 信的落款是“战友陈成余,于朝鲜防空洞内灯下”,落款时间是1951年11月22日。 “陈成余在信中介绍了三哥牺牲时的详细情况,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三哥。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感谢他,这些年也打听过他的消息。哪怕有点滴的线索,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安慰。”沈祖绵说,“今天,在晚报上看到这一熟悉的名字时,大家都很激动。没想到,时隔70年,陈老先生还惦记着三哥,还想要找到我们……” 沈祖绵说,他最近会组织家人去慈溪看望陈老先生,向这位三哥的老战友致敬、致谢。 届时,本报记者也将一同前往,共同见证这位老兵的圆梦时刻。 记者 王思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