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今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阅读,是贯穿我 一生的事情”

书展临近,宁波市民共话阅读

    近年来,宁波文化氛围愈加浓厚,全民阅读已成为人人提倡的大趋势,这为宁波成为浙江书展的永久承办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这基础中的“一砖一瓦”,广大市民们都是怎么看待“阅读”的呢?

    阅读如何改变命运?

    两位“过来人”分享读书经验

    阅读真的能改变命运吗?在昨日举行的“决胜小康·奋斗有我”全国工会职工书屋主题系列活动宁波专场活动上,中华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巨晓林和曾获得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冠军的外卖小哥雷海为来到宁波,和宁波的职工们分享了各自“阅读改变命运”的经历。

    外卖小哥和农民工

    都靠阅读改变了命运

    作为一名在路上背诗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在长达13年辛劳奔波也并不富裕的日子里,始终有一颗爱诗的心。他认为诗与远方是人世间的一种永恒追求,不管眼下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人都要有梦想要有追求。2018年,他站到了央视的舞台上,参与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战胜所有对手,荣登冠军宝座。

    从一名农民工成长为最优秀的技术工人,全国劳动模范、中华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巨晓林同样认为,是读书学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只有高中学历的巨晓林,所编撰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成为铁路施工一线“宝典”,编著的《咱们为什么要入会——写给农民工的十二封信》,打动了无数位农民工。被聘请为全国职工书屋和全国职工阅读活动代言人后,巨晓林更是以自己的行动引领全国亿万职工参与阅读。

    巨晓林说,自己的成长秘诀就是学习。刚上班时,自己连施工图纸都看不懂,接触网零部件也叫不上名字。为了不拖后腿,每次大家去吃饭,就留在接触网支柱下照看工具和材料,抽空学习。白天跟着大伙施工,向师傅学习,晚上营地熄灯后,悄悄打着手电筒,把技术要领记在本子上。为了掌握施工技术,他自费买来几十本专业书,工地转移到哪儿,就把这些书带到哪,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有工友会问巨晓林,“你一个农民工,学那玩意儿有啥用。”巨晓林跟他们说,“咱农家子弟找份工作不容易。干,就要干好。咱农民工也要努力学技术,成为懂行的人!”

    巨晓林说,当时,领导为了支持他学习,打破常规特批他的宿舍熄灯时间推迟一小时。工友们也主动找来专业书送给他,还给他买笔记本鼓励他学习。最终,读书学习改变了他的命运。

    宁波有近2000家基层职工书屋

    300多个职工阅读团队

    翰墨飘香,书屋惠工。2020年是全国工会职工书屋建设工程实施以来的第13年,为积极响应全国工会职工书屋建设领导小组的号召,在浙江省总工会的大力指导下,宁波的职工书屋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一系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职工阅读活动也同时在职工中广泛开展。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工会共举办了200多场读书活动,其中宁波市总工会主办了17场读书沙龙。目前全市已经创建了1000多家全国、省、市三级职工书屋,成立了300多个职工阅读团队。

    近年来,为了推动宁波职工多读书,读好书,我市先后成功创建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83家、浙江省工会示范职工书屋666家、宁波市工会职工书屋756家,形成了以五一广场工会悦读馆为龙头,各区县(市)12家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为支柱,近2000家基层职工书屋为基点的“1+12+N”职工阅读阵地体系。

    记者 滕华 通讯员 郁诗怡

    40后张老伯

    “阅读是晚年生活重要的精神支柱”

    在潘火街道世纪社区的社区图书馆里,记者见到了78岁高龄的张老伯。说起“阅读”,张老伯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我原来是杂志的副总编,可以说一辈子都在跟文字和阅读打交道。”张老伯说,现在年纪大了,眼睛不大好使,一般情况下只能优先选择在喜马拉雅上“听”书,不过app上的书籍不一定能听到自己想要的,作为补充,去图书馆看书依旧是他不会抛弃的选择。

    “图书馆门口就写了‘你点书,我买书,你看书’,我认为这很好。每次我点的时候,他都很客气地打电话告诉我,买到了,或者没有买到。”张老伯告诉记者,别看他这个年纪了,但他就是爱看小说,尤其是《红楼梦》,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常看常新。看多了小说,张老伯也会自己动手写写,“最近我们宁波不是搞垃圾分类吗?这件事非常触动我,于是我就写了一篇3万字的小说,叫《垃圾分类咏叹调》,你想看吗?我发你呀!”

    张老伯滔滔不绝地跟记者聊起了文学创作,直到说起阅读对他的影响,张老伯突然停了下来,并且思考了一会儿。

    “阅读,是我晚年生活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柱啊。不仅我要看,我的孩子们,孩子的孩子们,也都要看。我觉得,一个民族的振兴,离不开看书的。”张老伯跟记者说,看书,对现在的他来说是一种积极的养老。“脑子不能停下,脑子停下了,人就离痴呆不远了。”张老伯笑着说。

    50后魏阿姨、徐阿姨

    “宁波的阅读环境是越来越好”

    “我可以说一辈子都是在阅读之中,它贯穿了我的一生。”记者在华光城社区的社区阅览室见到了今年68岁的魏阿姨。魏阿姨告诉记者,她从识字开始就很喜欢阅读,至今记得看的第一本小说是《林海雪原》。“那时候才小学二三年级吧,认识的字还不多。不过家里人一直教导我阅读的重要性,于是潜移默化的,就成了我骨子里一直坚持的习惯。”

    聊到这些年来的变化,魏阿姨表示,习惯没变,变的是“口味”。

    “以前喜欢《故事会》《知音》之类的,现在都不喜欢了。”魏阿姨说,年轻时候喜欢听别人讲故事,看一些虚构但美好的作品,但现在慢慢年纪大了,想法越来越务实,喜欢的书籍淘汰来淘汰去,最终定格在了“回忆录”上。“看回忆录,感觉就像看到了那个人的一生,看到他经历中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那种真实就很吸引我。”

    “宁波的阅读环境,这些年是天翻地覆,越来越好了!”64岁的徐阿姨是魏阿姨的好友,听到“阅读”的话题,也忍不住插了一嘴。

    “很早之前,我随父母支援大西北,1996年的时候回宁波,那时候宁波的文化底蕴,跟西安之类的地方真得差距很大。当时就是百丈路一条街,还有新江厦,我想买书只能去那边,真正能阅读的书城也没有。”徐阿姨表示,这些年过去了,现在宁波的书城多了,环境也非常好,她每逢周末就会催着儿子,带上孙子一起去书城和图书馆看书。

    “宁波阅读不花钱的。”冷不防的,魏阿姨突然插了一句。“我们都有图书证的,图书馆一次可以借6本书。而且图书馆跟我们这些社区阅览室都是连通的,我在图书馆借的书,在这里就可以还,太方便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