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主任陈宝根至今还在业委会帮忙。 |
|
▲公共空间有限,一方景致小而美 |
走进北仑区新碶街道百合社区海天园小区,会让人惊叹它的“迷你”。7栋居民楼共204户,楼与楼之间连成片,布局狭长,从进口走到尽头不过十几米。 由于小区规模小,物业公司难以为继,早早于2008年撤出。可12年过去了,这里的日常管理却并不“真空”,7位业委会成员热心当家,将大小事务揽上肩,通过自治,促成家园和谐,邻里和睦。前两天,记者走进海天园,倾听了这里的墙门故事。 小区很简陋,却也很“高档” “我们有自己的微信群,每家每户派一个代表入群,有事可以在群里反映,或者到门卫室登记。这些问题我们会定期梳理,通过视频会议或现场沟通,确定解决办法。”说话的是小区业委会副主任唐金道。采访当天,他因身体不适跟单位请了假,在家里却总感觉坐不住,索性就在门卫室“加班”。 门卫室也就五六平方米,很简陋,里面支了一张小桌子,摆了几把小方凳,是业委会日常办公、开会的场所。小区里的大小事务,就是在这里经一次次协商,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唐金道带着记者在小区里转了一圈。记者看到,海天园小区的“简陋”并不仅限于门卫室。因为小区公共空间有限,这里没有可供居民娱乐休闲的场所,唯一亮眼的地方也就是一方景观石和一片主打“小区自治”品牌的宣传阵地。 可细看,又觉得它很“高档”:主入口有两条通道,供居民、机动车进出,设置了相应的智能识别系统;门卫室里有简陋的小桌子和方凳,却还有54块高清显示屏,正对着小区各个角落;小区进口处右侧有一条长廊,供电动自行车停放,顶上有雨棚,柱子上还安装了充电桩;唯一的垃圾投放站前干干净净,地面无污水,无乱丢的垃圾…… 记者了解到,这些颇具“安全感”的设备,便是来自居民的呼声,业委会收集信息后代为“跑腿”,和社区反映沟通,最终获得支持。 当年物业无奈退出,小区自治模式登场 业委会“当家”得从十多年前说起。海天园小区建成于2004年,起初有专业的物业公司入驻,并收取0.35元/平方米/月的物业费。可因规模小,盈利空间实在有限,几年下来,物业管理的积极性受挫,在环境保洁等方面做得差强人意,而这更导致了物业费收缴率低。2008年,入不敷出的物业选择退出。 管理“真空”期,社区也尝试寻找新的物业接手,可一听是这样的小区,没有一家公司肯入驻。无奈之下,社区只好面向小区居民进行书面征询表决,并通过热心党员和居民,充分发挥业委会“当家”作用,于2009年1月推行小区自治。 当时的海天园小区可以说是一塌糊涂:小区内的冬青树遮挡采光无人修剪,花坛里到处可见生活垃圾,下水道被堵塞,污水四溢……开启自治后,业委会做的第一件事是聘请保洁员、保安、水电工及一名管理人员,组建成立“自治办”,以保障小区进出安全管理和环境卫生整洁。在收费方面,不提反降,更是得人心:至今还维持着0.35元/平方米/月的物业费,并将最初100元/月的停车费降至50元/月。 合力当家的背后有每个人的心血 这些年来业委会已换过一届,但队伍始终保持7人,大多数“老将”还是高票当选。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利用下班时间或休息日处理小区事务。这当中的无私付出,所有人看在眼里。 小区建设时间长,质量问题频现,先有窨井盖破裂、二楼平台渗水,后有储藏室下沉等安全隐患。为攻下难点,他们聚在一起开了很多次会议,并由社区传达到上级部门,为小区维修、改造争取经费;疫情期间,他们携手筑起“安全网”,轮班坚守门岗,负责楼道消杀,甚至带动家人;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进入撤桶并点阶段,为找到一个合适的点位,他们下班后数次碰头讨论、现场勘查,好多次甚至忙到深夜。 合力的背后,有每个人的心血。第一任业委会主任陈宝根于2014年换届后,依然留在业委会。“他当主任那会儿,真的是尽心尽力,有一个月光是电话费,就花掉五六百元。”这次现场采访,记者也见到了他,没等陈宝根开口,陪同在旁的妻子就忍不住“吐槽”。 现任业委会主任赵利宏也是个热心肠,从事机电行业的他发挥所长,给小区公共开支省下不少钱。公共视频坏了,他自己捣鼓;门禁系统出问题了,他想办法修好…… “海天园是我们社区里最和谐的小区,业委会成员们的费心劳力也让居民们很暖心,几乎没有邻里纠纷投诉到我们这儿。”采访中,百合社区主任王维琤介绍,这几年社区也给予海天园小区很大支持,并通过项目形式“赞助”小区推动环境提升和改造。 记者 陈烨 通讯员 陈红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