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俊玉(右)扮演梁山伯。 |
唱歌、唱越剧是今年73岁的乐俊玉伴随了大半生的爱好,颇有一副好嗓子的她一直活跃在各类比赛、演出活动中。其实,她除了在老年大学上过声乐课,没有其他专业培训的经历。 从小就很有表演天赋 在乐俊玉的记忆中,第一首学会的歌是《东方红》。1950年,母亲带着3岁的她去安徽省淮南市看望父亲,乐俊玉第一次听到隔壁工人在唱《东方红》,觉得特别好听,听着听着就学会了。回到宁波后,她走到哪唱到哪,村民们这才发现她很有表演天赋。 童年时光,父母给乐俊玉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艺术氛围。母亲曾买过一本厚厚的《越剧戏考》,按照书中的各种人物唱词,一字一句教她。那时候,乐俊玉才6岁,不识字,但母亲要求她要全文背诵,要是背错了还要挨几下裁缝尺。父亲年轻时,家中收藏了一把凤凰琴,闲来无事就弹一弹,也无形中培养了乐俊玉的乐感。 读小学时,乐俊玉被邀请去其他学校参加唱歌活动。一上台,她就特别兴奋,唱完了歌曲唱越剧,还有模有样地拿起扇子摆动作,看得台下观众阵阵叫好。当手里得到一把爆米花作为奖励时,她觉得唱歌是一件幸福的事。 1968年,乐俊玉到镇海县大碶区邬隘公社插队,每天干农活,条件很艰苦。白天干体力活,她只有趁着晚上睡觉前,高歌几句。14年的知青生涯,她所在公社各大队有不少人都知道她爱唱歌。 省吃俭用购买磁带 1956年,当时的北仑灵山学校操场上在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戏剧片段,母亲用平时省吃俭用的一角六分钱买了两张票,带乐俊玉去观看。两人挤在人群中,乐俊玉个子小,母亲就背着她看。在这也是她第一次看到画面版的戏剧,那些旋律、水袖动作如今还深深印刻在她的脑海中。 若干年之后,乐俊玉经常到商店门口徘徊,想购买磁带。她省吃俭用,舍不得买新衣服,当时每天的收入才3分钱,而一盒磁带就需要7元钱。她就攒啊攒,咬着牙买来听,后来才有了家中收藏的一叠叠磁带。她听的歌越多,演唱的信心也越足。 这一爱好也给乐俊玉带来了许多灵感。有时生产队需要演出宣传,她就利用本地的一些山歌小调创作快板节目,听起来朗朗上口。 一段《宝玉哭灵》唱哭专业评委 上世纪80年代,乐俊玉到北仑第二商业公司参加工作,成为一名营业员,业余时间还是喜欢唱歌。有一次,她在报纸上看到浙江省越剧清唱大赛的报名通知,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当时全省有2700多名参赛选手。海选时,乐俊玉唱了《金玉良缘》选段。 一天,乐俊玉正在仓库盘货,听同事说办公室有个电话通知她去杭州参加决赛。她马上买了当天的火车票,跟丈夫打了个招呼,只身前往杭州。那天太突然,乐俊玉只穿了一件大棉袄就出发了,以至于现场工作人员不相信她是参赛选手,确认过名单后才让她进去。 乐俊玉看到台下坐着浙江小百花剧团的专业评委,现场是专业剧团伴奏,内心难免有些紧张。她深呼吸,慢慢静下心来复习唱词,上台时一气呵成唱了《宝玉哭灵》选段,没想到唱哭了现场评委。这次比赛,乐俊玉获得了优秀奖的好成绩。比赛在电台直播,亲戚朋友听到后纷纷打电话为她加油助威。 虽然不从事文艺工作,但乐俊玉始终向往舞台,曾获得宁波市“新乐杯”戏曲演唱大赛三等奖,京剧票友选拔赛优秀演唱奖等荣誉。2000年,已退休的乐俊玉开始担任北仑区夕阳红艺术团副团长,和20多名文艺爱好者们一起排练节目,到部队慰问演出。 参与编撰《宁波老话故事》 从小爱听故事的乐俊玉还对各种老故事非常感兴趣。从2010年起,她和好友乐炳成一起将蕴含地域文化的老故事整理成初稿。整理过程中,他们感到内容还有所欠缺,于是又到舟山、鄞州、慈溪等地采风,还曾到象山拜访老人,专门写了个“天怕东风水,人怕床头鬼”的故事。 当书稿有些眉目之后,得到了宁波市文联的大力支持,将此书稿列为2013-2014年度重点文艺创作项目。最终《宁波老话故事》顺利出版,荣获宁波市2013-2014年度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奖、第五届浙江省民间文艺映山红奖·民间文学作品奖。记者 徐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