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0月31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九旬老人 回忆惨烈的

上甘岭战役

七天七夜鏖战 右眼被弹片炸伤

老人在床前敬军礼。

这些纪念章记录了老人的烽火岁月。

    “老爷子,这辈子当兵打仗,后悔吗?”

    “不后悔!我那么多战友都死了,我还活着,已经很幸运了!”老人颤颤巍巍抬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这场对话的主角叫夏兆根,今年91岁,南征北战,曾七天七夜鏖战上甘岭。但上甘岭这段烽火岁月,老人鲜少提及,60多年深藏功与名。

    摸着纪念章,老人动情落泪

    因为两个月前从楼梯意外跌落,夏兆根至今还躺在床上,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连说话都不太利索了。记者走进房间采访时,老人正在看央视《军事频道》。妻子陈四妹解释说,“老头子就爱看这个,特别喜欢看战争片。”

    10月29日上午,慈溪市老干部局的工作人员手捧鲜花来看望老人,并送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老人颤颤巍巍伸出手,摸着纪念章,动情落泪。

    担心老人触景生情,大儿子夏国光准备把纪念章收起来,他却伸手示意:“把这个挂那里!”儿子将纪念章挂在床前的镜框上,老人点点头,心满意足地笑了。

    1949年的“解放东北纪念章”、1950年的“华北解放纪念章”、1950年的“解放华中南纪念章”、1951年的“抗美援朝纪念章”……大大小小十余枚纪念章记录了老人的烽火岁月,虽然有的已失去往日的光泽,但都被老人小心翼翼收藏着。

    “这些都是拿命换来的,都是他的宝贝。以前身体好的时候,他总要拿出来看看!” 陈四妹说,这次工作人员拿来了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他一定要挂在看得到的地方。

    南征北战,全身有不少伤

    1929年,夏兆根出生在丽水缙云县的贫困山区,从小就生活艰苦。7岁那年,父母撒手人寰,留下他和弟弟相依为命。为了维持家里的生计,他小小年纪就挑起重担,在地主家当放牛娃。

    1946年,夏兆根被拉壮丁进入军队。1947年,他在战场起义加入解放军,那时他年仅18岁。老人参加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等,身上大大小小的伤更是不计其数。

    “以前,他常说,他是从南打到北,再从北打到南,大大小小的战役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场。”夏国光告诉记者,在他的记忆里,父亲为人低调,从来不把这些事挂在嘴边。小时候,夏天乘凉的时候,他们最喜欢围坐在父亲身边,缠着父亲讲当年打仗的事。

    战场上炮火纷飞,很多老兵都经历过九死一生。解放锦州时,夏兆根就在炮弹轰炸中死里逃生。有一次,一颗炮弹直接在他身边爆炸,炸塌了旁边的一堵墙,他被埋在了废墟里。战友们大声哭喊着他的名字,费了好大劲才把他挖出来。

    “小腿上还有弹片没有取出来,耳朵有些失聪,现在看电视声音都开到最大,不然听不见……”说起这些,陈四妹总会偷偷抹眼泪。

    陈秋云是慈溪市绿马甲老兵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去年她无意间得知夏老的英勇事迹,特意到家里慰问。“很多老兵都很低调,不愿意多说当年当兵打仗的事,他们对现在的生活都很知足,但我们不能忘了他们。”

    鏖战七天七夜,右眼在战场失明

    大大小小的战役中,老人记忆最深的就是上甘岭战役。每次说到这里,老人都有些情绪激动。“这场战,打得太惨烈了,很多战友都牺牲了……”在他断断续续的讲述中,还原了一场真实的上甘岭之战。

    1952年,夏兆根所在的志愿军39军接到命令,向上甘岭集结,当年他只有23岁。

    “因为时间紧迫,他们几乎是日夜行军,战士们实在困了,就一个拉着一个,生怕掉队。有的不小心打瞌睡了,额头直接撞在前一个人的枪膛上,一撞一个包。” 夏国光说,以前听父亲说起,当年他们到上甘岭时,当地气温是零下20多摄氏度,有些战士来不及换冬装就开始投入战斗,战场缺水缺粮。

    以前看电影《上甘岭》时,夏兆根常说,真实的上甘岭战役要比电影惨烈得多。“飞机在轰炸,机枪在扫射,每天都是嗖嗖嗖的声音,子弹就像是下雨一样落下来……”虽然老人说话有些含糊不清,但“嗖嗖嗖”的声音却表达得格外清晰。

    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持续了整整43天,而夏兆根鏖战七天七夜,最后是被战友用担架抬了出去。

    对面炮火猛烈,强烈的冲击波震荡着坑道,有的战友活活被震死。连日的轰炸,让志愿军伤亡惨重,山头被削低了整整两米,高地上的土石被炸松,成了一片焦土。战场上硝烟弥漫,连枪栓都拉不开,于是双方开始互扔手榴弹。夏老不幸被弹片炸伤,右眼完全失明,被转入后方治疗。

    “这场战役打得太不容易了,很多战友都回不来了……”老人说着说着,眼角又泛起泪花。三年后,他回到宁波,在泗门棉花加工厂当普通工人,那段烽火岁月就尘封在他的记忆里,对谁都没提及。

    “他常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都是流血牺牲换来的,他的爱国之心从未改变。”夏国光说,老人在上甘岭的英勇故事从未和别人提及,但他们会把这种爱国精神传承下去,和平年代更要铭记爱国主义精神。

    记者 薛曹盛 徐佳菁/文 陈金辉/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