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忠妹 |
|
妻子高忠妹在床头给丈夫剥橘子。 记者 薛曹盛 摄 |
鄞州区下应街道天宫庄园小区的一间民房里,10多平方米的卧室放着两张床。 今年56岁的陈忠良躺在床上,正在看电子书,阳光从窗外洒进来,妻子高忠妹坐在床边,将剥好的橘子递给他。“这橘子挺甜,你吃一个!” 这是夫妻俩的日常。谁能想象,陈忠良已经瘫痪在床整整20年,这20年里,全靠妻子精心照顾。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吵闹,没有抱怨,只有不离不弃的爱和漫长的坚守。 突发意外 “我这条命是她捡回来的!” 2000年2月,厄运降临在这个小家庭。“当时我在安装模具,因工人误按了开关,上百吨的冲床直接砸在了身上。”陈忠良被紧急送往医院。 妻子高忠妹接到电话时,以为只是普通的工伤,但情况比她想象得严重得多。经过抢救,丈夫的命是保住了,但腰椎粉碎性骨折,中枢神经断了。那一年,他只有36岁。 高忠妹不死心,将丈夫送往上海长征医院。全面检查后,医生下了“判决书”:“中枢神经断了,终身站不起来了!”当场,向来坚强的高忠妹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回到宁波后,做高压氧治疗,持续了一年半时间,高忠妹每天就睡在狭窄的护理床上寸步不离。 “我在床上瘫了20年,如果没有她,这条命恐怕早就没了。”躺在床上的陈忠良看起来精神状态不错,压根儿看不出是一个瘫痪20年的病人。最难的时候,他肠胃功能尚未恢复,吃什么拉什么,连医生都束手无策,妻子一直没有放弃。“我这条命,是她捡回来的。” “虽然我们从来没有看过一场电影,没拍过结婚照,但他一直对我很好,结婚28年,我们从未红过脸,照顾他是应该的!” 高忠妹说。 刚结婚时,高忠妹做着“三班倒”的工作,陈忠良心疼老婆,脏活累活都抢着干。 “烧菜、做饭、带孩子都是他,甚至连缝被子的活儿都是他干的。”说起丈夫的好,高忠妹的眼里满是幸福。 岁月漫长 “再苦再难,都要撑下去!” 上有老下有小,丈夫出事后,家里的经济来源一下子断了,但妻子从未埋怨命运不公。 高忠妹直言,丈夫出事后,她在家人面前唯一一次痛哭流涕,是在医院宣布“没办法”的时候。那次以后,她再也没有在家人和朋友面前落过泪,所有的苦难都往肚子里咽。她只认一个理:“再苦再难,都要撑下去!” “我从没想过轻生,我要好好活下去,老婆和儿子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陈忠良告诉记者,最艰苦的时候,一家三口经常就着咸菜拌饭吃,几天才能买一次菜。别人家的孩子一年买几次新衣服,儿子一件羽绒服却要穿上四五年,但儿子从来不会说什么。 “有这么懂事的儿子,我们一定要撑下去!”经济来源断了,夫妻俩就在家里做一些小零工。起早贪黑,生意忙的时候,一天能赚百余元。但年复一年,高忠妹落下了颈椎病。 “等我长大赚钱了,我来养你们!”儿子兑现了年少时的话。现在,他在宁波一家知名企业上班,工资上交父母。参加工作发下的第一笔工资,就给父亲买了iPad当礼物。 瘫痪20年,陈忠良却从未生过褥疮,这都是妻子精心照料的结果。每隔两小时翻身按摩,每天擦身,定期清理床铺…… 这一点,就连医生都忍不住夸赞:“20年不长褥疮,这手艺比我们医院的护士长都好!” 丈夫一天久坐不能超过4小时,每天午休后,她都会推着轮椅带丈夫去转转。去菜市场看看烟火气,去西江古村看看风景。 邻里相助 “我们已经很幸运了” 在陈忠良的床头,张贴着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很多时刻,原来这是公交线路的发车时刻表。 “很多村民都会来问,我就抄在这里!” 陈忠良说,妻子是村里的热心人,村民有什么事帮忙,都会找高忠妹帮忙。有的老人不会操作手机,有的老人忘带钥匙要找人开门,她成了村民眼里的“百事通”。 这20年来,家里的蔬菜几乎都是左邻右舍的邻居送来的。高忠妹打开家里的电冰箱,青菜、萝卜、芋艿一应俱全,车棚里还堆放着五六十斤的番薯……这些都是热心邻居送来的。 这些年,来自四面八方的爱,一直温暖着这个小家,在他们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让阳光洒进来。 2001年,湾底村实施新农村建设,村里专门给他们提供了一套一层的新村安置房,方便轮椅进出。下应街道残联第一时间免费送来电动轮椅,鄞州区残联还给他们送来了定制的护理床。高忠妹的儿子读书时,还有不少社会爱心人士结对帮助…… “虽然丈夫出事了,但有这么多人在关心我们,我们已经很幸运了!”这些年,在照顾丈夫之余,高忠妹还主动报名当志愿者,从垃圾分类到日常巡逻都主动去做。 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朱娇娇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