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1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创新课堂教学生态

学生在现代化课堂上分组讨论

    6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课程在“学习强国”平台上线,立项建设83门校本慕课,社会学习者超过70万人次……这一连串扎实的数据,反映了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教育现代化工作6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学习酒店VIP接待任务时,任课老师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为每一组连线了一家宁波的高星级酒店,让学生通过屏幕了解酒店真实的接待流程和VIP接待客房布置的操作要领,同时让酒店师傅通过屏幕听取学生的设计思路汇报后当场进行修正……这是穆亚君老师《酒店服务设计》课上的一幕。这样的“云现场直播”就像带着学生参加现场教学,可以极大地拉近学生与真实工作场景之间的距离。

    2014年以来,该校主动适应“互联网+教学”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在线课程建设和应用这个“牛鼻子”,创新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力求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以此提高课堂上学生的抬头率、参与度和获得感。

    “我们班每位同学的课都不一样,有的课甚至不需要去教室里上,不需要统一上课时间。”像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张晨阳这样,很多课是在电脑前、手机上的。课前,他们先要在线观看教学视频、阅读学习资料,课堂上再参加线上讨论、学习测试等。在这样的慕课教学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接受程度自行安排学习进度,有了线上学习做基础,线下与老师交流沟通时就更有针对性了,学校效果也更好了。如今,该校四分之一的课程都已经采用这样的混合式教学。

    在线课程的开发,让课堂上的讲授内容更具时效性,从而弥补了线下教材更新速度慢的缺陷。邱迎君老师开发的《插花艺术》课,邀请了4位国家级和省级插花花艺大师、高级培训师参与线上教学,不仅融入了优质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带来了真实的体验场景,还用镜头保留下了民间大师的宝贵手艺。作为宁波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的合作研发单位,该校不少老师参与了相关项目的研发。万旭成老师就一边参与研发,一边把手头上的车联网研发项目搬到了《物联网应用技术》课的线上教学中,这样,学生就能接触到更前沿、更真实的产品开发项目,可以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监控学生的线上学习进程和质量,一直是线上教学面临的难题之一。李利杰老师所在的教学团队专门研发了一套智能评价推送系统,应用于《Android应用开发》课的线上教学。课前,学生通过手机或电脑平台完成观看教学视频、课件等自学任务后,智能评价推送系统就会自动生成反映该班学生学习难点、进度分布状况的报告单并发送给任课老师。“报告单里显示的出错率高的课前自学测试题,就是老师课堂上要讲的重点。

    “而且,这个系统还会根据学生自学的进度因人而异地向学生推送不同数量、不同难度的学习资料和课后提升型题目,从而真正实现分层教学。”李利杰说:“对于学习进度慢的,我们就多督促、多指导,拉着他赶上其他同学。”这样,学生的自学任务完成率有了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更好了。“之前,一学期下来我只能讲两个项目,学生去软件研发企业顶岗实习根本上不了手。现在,至少可以讲四个项目,学生的技能水平足足提升了一个层次。”仅去年,该校就有123名学生拿到了网络工程师、程序员等计算机软考证书,相当于具备了从业一年以上的企业程序员水平。

    用信息技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信息技术极大地突破了时空限制,为教育服务社会打开了一个无限空间。邱迎君老师的《插花艺术》课,累计选课人数已经超过3万,学习者遍布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有很多插花艺术爱好者加入了课程学习,部分学员参加线上学习后,自己还开起了花店。”

    2018年的时候,象山县正在为如何提高民宿的文化品位发愁,后来了解到该校崔广元老师开设了一门《盆景制作》课,就加以引进,先在墙头镇溪里方村试点,让村里的盆景种植户、农家乐经营者以及感兴趣的村民来学习这门课。“盆景课的内容实用性强,步骤清晰,学习者一看就会,还可以回看。村民们活学活用,把课上学到的知识用在了民宿装饰中,一下子提高了民宿的品位。看到溪里方村尝到了甜头,附近10多个村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内蒙古一所特殊职业技术学校一个班30余名学生还集体选修了颜晨阳老师的《Linux系统管理》课。“我当时挺震惊的。但是这门课配有字幕和文本,内容又实用、易学,确实不会给聋哑学生带去很大的学习障碍。”

    疫情期间,为了助力酒店业复工复产,该校专门面向酒店员工开发了新媒体操作、研学旅游开发与应用等课程,受到了800余名宁波地区星级酒店员工的欢迎。黄艾老师不仅创造了该校“1节直播课上38名学生送出5312条点赞”的线上教学记录,还面向全国10多个省市21所高校的183名园林类专业教师共享她的线上课程设计,并向他们介绍如何在“职教云”上开展线上课程设计与教学的技巧。

    接下来,学校还将支援宁波对口的新疆、贵州等西部多地的院校,把长三角的优质教育成果输送到西部乃至“一带一路”国家。

    勇立线上“金课”建设潮头

    从2014年“第一个吃螃蟹”至今,该校始终坚持“建设应用并重、校外校内兼顾”的原则,倾力打造线上“金课”,如今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走在了全国高职院校的前列。

    截至今年8月,该校已有44门在线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等全国性平台开课,社会学习者超过70万人次,被200多所兄弟院校引用;有6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7门课程入选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课程在“学习强国”平台上线,省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发展中心、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组委会秘书处、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市高校慕课联盟理事长单位先后落户。同时,先后荣获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浙江省课堂教学创新校、浙江省高校教师发展示范中心、教育部“在线教育基金优秀项目”、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优秀案例等。

    为了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学校不仅出台了许多鼓励性政策,同时也非常重视信息化教学队伍的培养。2015年出台的《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对于首次开设的精品慕课和校本慕课认定2倍教学工作量,精品慕课、校本慕课、混合式教学等项目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1万元经费支持。2019年出台的《在线开放课程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应用和运行管理,以及奖励和考核要求。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学校采取分层分类的方式定期开展培训,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基础性培训,针对骨干教师开展提升性培训,选拔优秀教师开展强化性培训。同时,还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与课程授课资格准入相结合,与新教师的合格课程评估相衔接。

    “我一来这里,学院就安排了专业主任来带我,教我如何利用资源库、如何录制慕课、如何开展线上教学,还传授我教学竞赛的经验。”殷鑫华是一位90后老师,进校还不满3年,却参加了3次浙江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他所在的团队今年还获得了省赛一等奖。

    随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创新开展,该校涌现出了一大批信息化教学名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18项,位居全国高职院校第8名、全省高职院校第1名;浙江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获奖34项,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1名……这些数据折射出了这所勇立线上“金课”建设潮头高校的努力和自豪。记者 李臻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