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伯庸接受采访。张培坚/摄 |
昨日,第六届浙江书展期间,《长安十二时辰》原著作者马伯庸应邀做客“天一阁论坛”,带来了一场“阅读与城市”主题分享。 马伯庸素有“文字鬼才”之称,擅写“小切口、大背景”历史题材小说。如果让他写宁波,会选择什么题材?分享会间隙,当被记者问及这个问题时,马伯庸的回答是:最想写抗战时期的天一阁。 宁波有非常多的故事可以写 “宁波是个我一直想来的城市,以前都是在周边,没有正式到过市区。这次来了,确实能感受到这里深厚的人文内涵和悠久的历史。”马伯庸对天一阁的故事最感兴趣,准备在结束之后好好逛一逛。他说,“宁波有这么伟大的藏书中心,本身就是书香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把天一阁的故事好好地向全国讲一讲,宁波的书香气质就自然散发出来了。” 马伯庸觉得宁波有很多元素值得写,明代、清代、民国,“昨天我在老外滩吃饭,了解到宁波是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其实,很早时候宁波就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于日本、朝鲜,之于东南亚,之于海上丝绸之路,宁波都是重要枢纽,这个地方有非常多的故事可以写。”还有如天一阁的故事。“很多人觉得那就是一座楼,里面有很多书。其实从它的创始人范钦开始,到清代为《四库全书》的编纂献书,到抗战时期转移藏书,怎样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这些事情都可以通过多个维度,比如小说、影视、漫画、舞台剧告诉大家。”马伯庸觉得,一个好的故事是有生命力的,一定会有一个点可以打动现代人,“如果我们找到这个点,就会让更多人了解宁波的书香文化。”马伯庸说。 “如果要我写,我特别想写天一阁如何转移藏书的故事,这个故事和郑振铎先生也有关系。”马伯庸看过一些资料,“之前较少有人把藏书作为重要的戏剧题材,可能觉得这个题材特别安静,我还挺想做这方面的尝试。因为我自己也特别喜欢收藏书,去图书馆、去书店感觉特别亲切,我希望能把这种亲切感发展成一些比较好的故事。” 书香城市体现于细节 马伯庸的许多书都喜欢嵌入地名,比如《长安十二时辰》《两京十五日》《西汉年间的广州爱情故事》。“一个城市的地名是文化基因、文化密码,背后可以解读出很多关于这个地方的文化。既然我想写中国古代的历史,同时想把传统文化融入其中,那么地名是个最好的切入点。” 他很喜欢本届书展主论坛的主题“阅读与城市”。“我的书也按照这个脉络走,沿着先阅读、收资料、旅游,试图找准这些城市独特的气质和故事,把它们写成小说。‘阅读与城市’对我来说就是‘小说与城市’,这两者之间没有本质区别。” 马伯庸认为,每个城市都有独一无二的特点,打造书香城市,不应执着于千篇一律的形式,而需要去找准每个城市自己的特点、气质,同时把书香融入到这种独特气质中,做成独一无二的文化,这样才能让大家留下记忆点。而宁波的特质就是“藏书”。 他希望,未来的书展可以把当地文化、书香气质和现代读者的兴趣作更好的结合,让它既有传统的厚重,同时也具备现代的活泼性,这样才能把更多人吸引过来,让更多年轻人去阅读。 “书香之城的气质不是烘托出来的,而体现在街头巷尾,那里的人是不是在看书,在候机楼、高铁站,城市里的书店多不多,会不会有人在路边翻一本书。”马伯庸认为,这些细节才是体现读书气氛真正活起来的点。 记者 顾嘉懿 通讯员 尤文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