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口普查中的那一抹温暖

——记东柳街道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背后的暖心故事

郑笑在核对普查数据 通讯员供图

孔孝华和赵桂珍上门入户登记 通讯员供图

胡雪英上网自学手语

通讯员供图

    “大国点名,没你不行!”11月1日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始登记,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开始进入千家万户。

    鄞州区东柳街道有11个社区,多数是建成20余年的老旧小区,老年人和流动人口较多。7月起,街道和社区利用人普宣传海报、横幅和小喇叭等宣传方式,动员全体居民主动参与、积极配合。

    人口普查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为了摸清人口“家底”,街道涌现了很多温暖故事,有一线普查员的专注和坚守,更有普通居民志愿者的默默付出。在这场特别的战役中,他们成了最亮丽的一抹暖色。

    关键词——敬业

    医生通知她住院, 她却惦记着人口普查的事

    “我还有50户联系不上怎么办,现在医生让我住院,检查出来是肺炎……”10月22日中午,东柳街道人普办公室一片忙碌,突如其来的一通电话一下子让大家安静下来。打电话的是华侨城社区的社工郑笑,一边说着一边传来咳嗽声。

    华侨城社区明珠阁和碧华阁两个区块,流动人口比例高达50%以上,算是整个华侨城社区的一块“硬骨头”。但郑笑却主动揽下这项苦差事,理由是“我是年轻人,多跑几趟没关系!”

    在前期培训中,她一次不落完成学习任务,还请教有人口普查经验的同事,增强实战经验。在实际排查中,面对租客较多的情况,郑笑不得不采取最原始的办法——守株待兔。

    前段时间,她上门普查一户居住在明珠阁的住户,该住户在附近商圈工作,晚上回家时间不固定。从10月16日开始,郑笑连续上门5趟,都次次扑空。由于该住户的作息时间异于常人,手机白天关机,晚上没人接。10月19日当天,第12个电话终于接通了。

    在郑笑的诚恳“请求”下,打动了住户,答应自己晚上10点以后回家,具体时间仍不确定。

    挂下电话的当天晚上,理完手头的工作,21点30分开始,郑笑就站在楼下等候。天黑夜凉,单薄的外套抵挡不住夜晚的风,一直等到22点35分终于等来了住户。

    在第七次人普工作中,郑笑同时担任东柳街道华侨城社区的联络员,每天要统计人普工作进度,还要对当天的普查工作进行复核和总结。10月20日21点,她在检查普查员上报的数据时发现其中一项有问题:普查员上报的某户家庭中户籍人口数量和公安提供的户籍人口数量有出入,经过近1小时的重新核对和检查,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及时修正。

    10月23日起,郑笑接受住院治疗,无法直接参与人普的各项工作,但她的手机依然忙碌……

    关键词——专业

    碰到聋哑居民无法交流,社工索性自学手语

    人口普查工作涉及面广,普查员在一线总会碰到形形色色的问题。拦路虎,来一个就解决一个。

    10月23日,普查员胡雪英来到东柳坊社区的谢阿姨家。谢阿姨是个聋哑人,平时与人交流都是依靠手语或他人代为“翻译”。但当天,只有谢阿姨一人在家。看到胡雪英的普查员背心和证件,谢阿姨明白了她的来意,非常配合普查工作。

    在普查过程中,胡雪英用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种方式和谢阿姨进行交流,但得到的信息却寥寥无几。在谢阿姨家呆了半个多小时后,表格栏里只填了最基础的两三项。

    回到东柳坊的阳光驿站后,胡雪英找到了一个学习手语的网站开始自学。阳光驿站的学员俞浩东恰好看到她在电脑前比划手语很纳闷,怎么突然学起手语?听胡雪英一解释,俞浩东终于明白了她的用心。

    “我以前在特殊教育学校学过手语,你不用上网自学了,我来教你几招!”就这样,俞浩东把常用的一些手语表达都教给了胡雪英,她学得很认真,还把动作都一一拍视频记录下来。平时一有空闲,她就会练习手语。

    经过一周的学习,胡雪英已经能用手语进行简单交流。10月30日,她又上门敲开了谢阿姨家的门,还带上了俞浩东。这一次,两人的交流明显畅通了很多,碰上复杂的问题,俞浩东从旁协助。经过20多分钟的调查后,普查工作顺利结束。

    关键词——暖心

    夫妻自愿报名人口普查,每天走上万步

    “家里有人吗,我是普查员……”10月17日晚19点,居民打开门,就看到两位配备整齐的普查员。

    “你们进来坐吧!”“不用麻烦,我们站在外面就行!”阿姨拿着一部手机,开始录入信息,每个问题都会反复核实,做事相当仔细。

    他们是孔孝华和赵桂珍夫妻俩,这段时间协助社区做好人口普查的事。一人询问,一人登记,两人合作相当默契。

    早在7月15日,社区需要选聘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时,赵桂珍阿姨就第一时间跑到社区办公室,毛遂自荐。“我们小区有这么多居民,你们几个社工怎么忙得过来,我们帮你们一起做,多一个人多一份力!”

    夫妻俩做志愿服务,总是形影不离。防疫期间一起“守门”,现在则一起入户做人口普查。前期社区组织普查员培训时,夫妻俩都带着笔记本来听课,场场都不落下。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采用移动数据端来采集住户信息。碰到不会操作的,他们会求助年轻社工,有些问题还细心地记在笔记本上,生怕自己搞错了。“人口普查是很专业的事,不能有一丝马虎!”

    孔孝华是小区业委会主任,他手机操作的熟练程度远不及妻子赵桂珍。但他特别擅长入户沟通,和小区居民都很熟悉,人口普查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小区里,有几幢楼出租户较多,夫妻俩就不厌其烦一次次上门“守株待兔”。白天上门排查人不在,就等居民下班回家,抓紧时间查漏补缺。孔师傅特别细心,做完基础排查,还会在自己的本子上做好记录,确保及时掌握工作进度。一天下来,步数正常要超过一万。记者  薛曹盛

    通讯员 赵美鋆 王林波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