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宁波晚报25周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晚报品牌铸就的“奥秘”

宁波晚报创刊初期,徐正(中)在中山广场接待求助市民。

    1995年元旦,这是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日子。

    清晨,当新年第一缕曙光洒入甬城,街头就出现了喜迎宁波晚报降生的场景。各界组成的迎新年千人环城长跑队伍中,不少队员披挂着印有“庆贺宁波晚报诞生”字样的大红绶带。长跑队伍经过的主要道路两侧,不时可以看到漂浮着的庆生气球。

    上午,在海曙区永寿街1号的晚报编辑部,同仁们正在为晚报降生而忙碌,紧张中又带着一份喜悦。记得晚报社会部的一位老大姐,这天还特意换上了一件崭新的红外套,说是为晚报降生添一点喜庆色彩。

    下午1时过后,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宁波晚报创刊号,开始进入甬城各大报摊和市民家中。至此,新中国成立以来宁波无晚报的历史宣告结束。

    由我执笔的晚报创刊号上的创刊词,鲜明地亮出了经上级主管部门认可的晚报办报宗旨,这便是“心系寻常百姓,可读可用可亲”12个字。

    当初建议用这12字作为宁波晚报办报宗旨,主要是借鉴了钱江晚报的经验。钱报用了“心向读者,情系万家”8个字亮明自己的办报宗旨。晚报这12字办报宗旨,基本含义与钱报相近,虽少了一些诗意,但内容更具体、目标更清晰,可操作性自然也相对强一些。“心系寻常百姓”,突出了晚报的平民意识及更具体的服务对象。“可读可用可亲”,是要追求的目标,有着层层递进的关系——“可读”,就是内容产品要有吸引力,让受众能快乐阅读,不感到厌烦;“可用”,就是突出内容产品的实用性,使之对寻常百姓的学习、工作、生活有所帮助,这比“可读"的要求更高;“可亲”,就是要增强晚报的亲和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与普通市民的交流互动,及时沟通,吸引他们参与办报,像亲人那样为他们排难解忧,使他们真正把晚报当作是自己的报纸,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是自己的“贴身小棉袄”,这是服务的更高境界。

    这12字既是晚报的办报宗旨,也是晚报人自创刊之日起就一直坚守的初心。作为在晚报首任总编岗位干了整整8年的我,对初创期晚报人践行这12字办报宗旨的那份执着,至今仍难以忘怀。

    我在晚报工作的这8年,从全国层面看,虽说是都市类报纸发展的有利时期,但也不是每个城市办这类报纸都有“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效应。那些年,受省级党报办的都市类报纸挤压,影响力一直做不大,经营多年连成本都捞不回的市级都市类纸媒,也确实为数不少。宁波晚报初创期同样面临着同行竞争压力大以及资金、人手不足等多重困境。

    然而,这些困境挡不住晚报人艰苦创业、砥砺践行12字办报宗旨的激情。伴随着对初心的忠实坚守,一组组有全国影响的报道,一项项便民、惠民服务活动,在晚报初创期源源不断地推出。

    ——晚报催人泪下的《花烛泪诉人间情》纪实连载及系列报道,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人间真情,促成了文中主人公与失散20年的女儿团聚,也带来了 “满城争说‘花烛泪’”的效应。这一成功案例被当时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新闻出版报头版详细介绍。

    ——晚报记者冒着被黑恶势力暗害的风险,孤身深入河南商丘公安旗下的违规速成驾校,进行独家暗访、调查。报道发表后引起公安部重视,很快取缔了这个酿成多起重大交通事故的“驾驶员速成班”,挽回了众多的生命。

    ——晚报有关奉化一农民被深圳一家医院的马大哈医生接错肠子的舆论监督报道,引发

    全国15家媒体关注。晚报还请了律师准备为患者打官司,最终迫使这家医院上门道歉、赔偿,使患者得到了很好的治疗而康复。

    ——晚报创刊这年推出的高考填报志愿咨询活动,一搞就是8年,每年参与咨询人数上万名,在甬设摊接受咨询的高校近百所。

    ——旨在提升中小学生素质的晚报小记者队伍建设,持续时间更长。创刊后前10年,加入过晚报小记者队伍的学生累计就接近13万名。

    ……

    还记得创刊初期晚报编辑部大办公室对门,有一间小会议室,也是晚报唯一的会议室。这个不到30平方米的房间几乎天天被挤爆,利用率可创吉尼斯纪录。编辑部各类会议,包括每天的编前会、周计划会以及各部室的业务会议都在这里召开。晚报许多有全国影响的报道和1年不下40次的服务读者活动,大都是在这里策划的。

    这个会议室内还连接着3个每间不到6平方米的小套间,这是我和两位副总编的办公室,虽有隔墙和木门,却很难把它们与会议室和编辑部大办公室真正隔开,一个个 “编辑部的故事”自然也瞒不过我这位总编辑。

    记得房改刚开始那阵子,晚报要闻部特设了房改咨询热线电话。跑房改的记者自告奋勇,充当解答读者有关房改问题的“专家”,连续一星期守着这部热线电话。最后两天,这位记者的嗓子都哑了。

    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清晨总能看到通宵干下来累得靠在椅子上打盹的体育部小伙子。还有副刊部那位人称贺伯伯的老报人,经常用左手捂住胃部伏案编稿,直到有一次实在撑不住才上了一趟医院,一检查才知胃溃疡导致的胃出血已经有几天了……

    为初创期晚报人砥砺践行办报宗旨的精神所感动,我市作家夏真还专门写过记述晚报人艰苦创业的报告文学。

    正是凭借着对初心的坚守,晚报人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换来了初创期的跨越式发展。2002年10月,当我离别干了8年的晚报总编辑岗位时,宁波晚报历年累计创利已过亿元,年发行量接近27万份,其间还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晚报“心系寻常百姓,可读可用可亲”的良好品牌,也已在宁波市民心中扎根,这一切为宁报晚报迎来发展黄金期,并3次进入全国晚报、都市报20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物换星移。转瞬间离开晚报工作岗位已有18个年头了。晚报也成为25周岁的“大小伙”。让我颇为欣慰和感动的是,这18年,晚报总编换了一茬又一茬,改版历经了一次又一次,但这12字办报宗旨,至今还天天挂在晚报的报头,更留在一代代晚报人的心头,并在创新中极大地丰富了内涵。

    在纸媒风光不再、日趋衰弱,市场化新媒体、自媒体风生水起,加速分流受众的大势下,宁波晚报的品牌至今不倒,她的纸端还能守住有相当规模的受众基本盘,她新发展的移动端(“甬上”APP、微信、微博、抖音等)能够拥有近千万用户,晚报人初心不变,长年坚守,也许正是“奥秘”所在吧。

    愿晚报宗旨永存,品牌更亮丽。

    □徐 正

    宁波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宁波晚报首任总编辑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