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来,我们扎根在宁波这座东海之滨的美丽城市,饱含深情地守护、服务着广大的宁波人民,激发梦想,启迪民智,日以继夜,孜孜不倦。 从宁波遗体捐献的先行者江敏,到《宁波市遗体捐献条例》的出台,从“护苗队”到文明礼让斑马线,从高考爱心直通车到关爱小候鸟行动……我们是船头的瞭望者,审视着城市之舟前进航程上的浅滩暗礁,及时拉响警报;我们是民意的发声者,关注着人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疑难困惑,全力为民呼喊。 因为,你们全心的信任和认可,是我们不断前行的无穷动力。 以问题为导向 引导舆论,推动制度完善 25年来,我们不仅承载着新闻报道、信息传递的核心职能,还不遗余力地发现、关注着城市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缺失和问题,为民发声,引导舆论,推动制度完善。 当“千纸鹤女孩”江敏为了感恩社会,想要捐献遗体、器官却无法实现时,我们四处奔走、多方联系,终于在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为女孩实现了心愿。报道引发了舆论的热议和市民的广泛关注,2003年,《宁波市遗体捐献条例》出台施行,这是全省首个遗体捐献条例。 当城市人口老龄化态势明显,空巢、独居老年人家庭日益增多,单一的亲属照料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之时,我们推出了海曙区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报道,并持续关注居家养老模式的不断完善。2018年,我市出台了全省首部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宁波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了法制保障。 当有关养狗的投诉逐渐增多,狗咬伤人、随地排便和半夜狂吠扰民等成为社会问题之时,我们多次展开系列报道,曝光不文明养犬行为,提出具有可操作的建议,呼吁政府完善相关制度管理。2020年6月《宁波市养犬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健全了相关管理机制。 我们一次次帮助市民梳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边界,一次次在细节上发现政策法规的空白和政府工作的不足,比如城市盲道的使用、山间步道环境的维护、小区治理探索等等。 以需求为导向 抛砖引玉,促成宁波经验 25年来,我们不仅担起政声、民意的“交汇点”,更主动作为,在一次次的策划或活动中承担起对人民、对社会的责任,而这一次次尝试,更成为了启迪民智的力量,促使并见证了多个领域“宁波经验”的诞生。 长期以来,学校周边交通高峰时段车堵人挤,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一直是交警部门、教育部门、家长和学校周边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2011年开始,我们独家策划、推出了“护苗队”系列报道,将这一蕴含民间智慧的方法加以提炼、提升,使之成为破解校园周边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做法。此后,省内外多个教育部门前来考察宁波“护苗队”的经验。 2002年,为了遏制公交车上扒手的嚣张气焰,我们与市公安局联手倡议,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成立了全国首支城市志愿者反扒队伍。从此以后,公交站点、公交车上,时时闪现着反扒志愿者的身影,市民乘车更加安全、安心。各个省市30余家公安机关都曾来宁波学习反扒经验,宁波反扒模式也被其他城市复制。 每年假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像候鸟般纷纷来甬城与父母团聚,我们为此发起的“关爱小候鸟”大型公益行动至今已持续多年。在我们的引领下,全市各地、社会各界关爱“小候鸟”活动层出不穷。 此外,我们还联合交警部门推出了文明礼让斑马线活动、不断推广垃圾分类的宁波经验、推出寻找好人、寻找最美宁波人栏目……我们的小小行动,如同一滴水珠,落入平静的湖面,荡开了一圈圈涟漪,而你们如潮涌般的回应,成为掀起波澜的力量,不断缔造着这个城市的文明和美好。 以价值为导向 凝聚共识,汇聚社会力量 25年来,我们时刻关注那些爱和公益的火种,不单单以报道者的身份记录和传播,更主动介入参与,努力汇聚起全社会的蓬勃之力,让星星之火,得以燎原。 2005年至今,我们与市慈善总会联合推出的“彩虹助学”大型公益行动,吸引了众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的参与。每年5月,我们雷打不动地用两个版面刊登当年“彩虹助学”大型公益行动的受助学生情况,让爱心人士可以向市慈善总会结对认助,截至今年,共计有18批、2741名寒门学子得到了捐助。 2006年,感动浙江、感动中国的“甬黔携手·万人助学”活动,我们是主要的发起单位之一。在我们的努力下,这场爱心助学从曾是贵州知青的张义恩“一个人的行动”,变成了“整个宁波的行动”。 2010年以来,数千名晚报小记者以“一元慈善家”的身份,参与了爱心义卖、前往云南结对体验山区生活、为山区孩子捐建图书馆等一系列慈善活动。从15名孩子开始,这份“善”被我们不断孵化,成长为散落在各地的20多个爱心图书馆,每一个图书馆都拥有上千册图书。如今,“一元慈善家”已经成为宁波重要的爱心品牌。 高考爱心直通车、帮农民工子弟圆梦行动、爱心妈妈结对留守儿童活动……25年来,我们主动组织、参与了众多公益慈善活动,我们坚持帮困扶难,以个案帮扶为“支点”,不断撬动全社会的行善之力、爱心之力,温暖并影响着更多的人。 记者 王思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