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漫画 吴玉涵 |
□胡杨 上回我们说到,宋江在林冲、吴用等人的推动下,“被动”地当上了梁山泊的临时泊主。那么,接下来宋江又采取了哪些行动来破解晁盖的遗嘱困境呢? 宋江采取的第三个行动,是诱骗卢俊义上梁山。 小说第六十回,宋江聚众商议想要攻打曾头市,来给晁盖报仇。但是,宋江的这个提议却被吴用否决了。 吴用道:“哥哥,庶民居丧,尚且不可轻动,哥哥兴师,且待百日之后,方可举兵。” 吴用的理由很冠冕,那就是人家“庶民居丧,尚且不可轻动”,你堂堂一个梁山大寨,怎么可以在居丧期间轻易举兵呢?如果真要攻打曾头市,那也该等到“百日之后”才行。 于是,宋江又一次听从了吴用的建议。各位看官,这其实只是宋江、吴用两人合演的一出双簧而已。 因为,宋江、吴用明白,如果现在去打曾头市,万一史文恭被梁山泊的哪个头领擒获了,那么,宋江马上就会陷入另外一个两难境地。 首先,那个擒获了史文恭的头领当不当泊主?可以肯定地说,那个头领就是打死也不会来当这个泊主的。 其次,如果这个擒获了史文恭的头领不当泊主,那么,怎么来处理晁盖的遗嘱问题? 这时,宋江的选择只有一条,那就是废止晁盖遗嘱,自当梁山泊主。但这对宋江来说,是最下下策的办法。如果宋江真的那样做了,那么,势必就会极大地损害他的江湖形象。即使宋江得到了梁山众头领的一致拥戴,但他的合法性问题还是会倍受质疑的。 所以,对宋江来说,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一个“拖”字诀,只有等到找到了破解晁盖遗嘱困境的突破口,那时才能兴兵去打曾头市。 于是,吴用就给宋江找了个很好的借口,那就是居丧期间不可轻动,百日之后,方可举兵。宋江听了,自然十分高兴地同意了。 但是,宋江这一拖,竟然拖了一年多。一直到了晁盖死后的第二年的春天,宋江才决定要打曾头市。因为这个时候,宋江已经找到了破解晁盖遗嘱困境的突破口。 那么,这个突破口是谁呢? 小说第六十回写道,北京大名府龙华寺的大圆和尚来梁山做道场,闲谈之间,宋江就向大圆和尚问起北京的风土人物。 大圆和尚道:“头领如何不闻河北玉麒麟之名?” 宋江听了猛然省起,说道:“你看我们未老,却恁地忘事!北京城里是有个卢大员外,双名俊义,绰号玉麒麟,是河北三绝,祖居北京人氏,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时,何怕官军缉捕,岂愁兵马来临?” 吴用听了也说道:“吴用也在心多时了,不想一向忘却。小生略施小计,便教本人上山。” 那么,宋江为什么听了大圆和尚的话,才会“猛然省起”呢?因为大圆和尚的那番话是一语点醒了梦中人。宋江突然发觉,那个自己日思夜想的破解晁盖遗嘱困境的突破口,原来就在这里。 这个人,就是卢俊义。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所以,连吴用听了,也附和说是在心多时了。 那么,为什么说卢俊义是宋江破解晁盖遗嘱困境的突破口呢?因为卢俊义有这样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名望高,是“河北三绝”,“北京大名府第一等长者”; 二是武功强,“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 三是为人本分,没有野心,“作事谨慎,非理不为,非财不取”; 四是更为重要的是,卢俊义在梁山没有任何根基,他如果上了梁山,根本不会对宋江构成任何的威胁。 凡此几点,卢俊义无疑就是宋江心中的最佳人选了。所以,吴用要费尽心思去北京城赚取卢俊义上梁山了。 小说第六十二回有个细节,写得很有意思。卢俊义被擒上梁山,见到了宋江。宋江先跪倒在地,后面众头领跟着也都跪了下来。 卢俊义慌忙跪下还礼道:“既被擒捉,愿求早死!” 宋江大笑,说道:“且请员外上轿。” 各位看官,这宋江见了卢俊义,为什么要“大笑”呢?因为宋江见卢俊义终于上梁山了,他的计划已完成了极为重要的一步。现在看来,一切都在他宋江的掌控之下,事态正朝着他宋江预期的方向顺利发展着,所以,宋江忍不住就要大笑了。 小说正是通过宋江“大笑”这一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宋江的真实内心。这宋江的笑,应该是得意的笑、自负的笑,更是发自内心的开怀大笑。 但是,宋江对卢俊义还是有点不放心。因为,宋江毕竟对卢俊义还不了解,他把握不准卢俊义的性格特点,担心卢俊义是否会乖乖地跟着自己设计的路子走。 于是,宋江就对卢俊义进行了两次小测试。这两次小测试,可以说既是对卢俊义的试探,更是对卢俊义的警告。 第一次测试,是在卢俊义被擒上梁山后。小说写道,宋江把卢俊义接到忠义堂上后,便请卢俊义坐第一把交椅。 卢俊义道:“不才无识无能,误犯虎威,万死尚轻,何故相戏?” 宋江道:“怎敢相戏。实慕员外威德,如饥如渴。万望不弃鄙处,为山寨之主,早晚共听严命。” 卢俊义道:“宁就死亡,实难从命。” 吴用见状,便劝道:“来日却又商议。” 第二天,宋江大摆筵席,宴请卢俊义。席间,宋江又重提让位话题,说道:“虽然山寨窄小,不堪歇马,员外可看‘忠义’二字之面;宋江情愿让位,休得推却。” 卢俊义答道:“头领差矣!小可身无罪累,颇有些少家私。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宁死实难听从。” 吴用和众头领都前来劝说,但卢俊义就是坚辞不受,不肯落草。 对卢俊义这样的表现,宋江是很满意的。因为卢俊义不但大气,而且还很硬气,做人做事都很有担当。于是,宋江觉得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接下来,吴用就狠狠地给卢俊义上了个眼药,不但明确告诉李固:“你的主人,已和我们商议定了,今坐第二把交椅。”而且还告诉李固,你家主人还在家里的墙壁上写下了四句反诗。于是,后来等卢俊义千辛万苦地回到北京的家里时,等待着他的只能是牢狱之灾了。 第二次测试,是在卢俊义被救上梁山后。小说第六十七回,宋江在忠义堂上见了卢俊义,又提出要让位。 卢俊义拜道:“卢某是何等之人,敢为山寨之主?若得与兄长执鞭坠镫,愿为一卒,报答救命之恩,实为万幸!” 宋江再三拜请,但卢俊义就是不肯。 李逵见状,就发话了:“哥哥若让别人做山寨之主,我便杀将起来。” 武松也说道:“哥哥只管让来让去,让得弟兄们心肠冷了。” 宋江听了,便大喝道:“汝等省得甚么!不得多言。” 卢俊义见了这个阵势,慌忙拜道:“若是兄长苦苦相让着,卢某安身不牢。” 李逵还是不依不饶,叫道:“今朝都没事了,哥哥便做皇帝,教卢员外做丞相,我们都做大官,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却不强似在这里鸟乱!” 宋江听了大怒,喝骂李逵。 这时,吴用便站了出来,说道:“且教卢员外东边耳房安歇,宾客相待。等日后有功,却再让位。”宋江见吴用如此说,方才欢喜。 小说的这段描写,写得很有意味。 其一,卢俊义刚被救上梁山,宋江又要让位给卢俊义,卢俊义就是坚辞不受。这分明是在试探卢俊义的态度。 其二,李逵、武松坚决反对让位,一个说是要“杀将起来”,一个道是“让得弟兄们心肠冷了”。这分明是在警告卢俊义,如果你坐了梁山大位,那么后果就会很严重。 其三,宋江听了李逵、武松的话,就喝骂道:“汝等省得甚么!不得多言。”这分明是话里有话,宋江明面上是在喝骂李逵、武松,其实却是在卢俊义面前立威。 其四,李逵说道,“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老大宋江做个皇帝,你卢俊义做个丞相。这分明是在警告卢俊义,只要宋江这个大哥在,那么,你卢俊义就永远只能做个老二。 其五,吴用趁机打了圆场,说是对卢俊义先以“宾客相待”,“等日后有功,却再让位”。这分明是在暗示卢俊义,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现在虽然上了梁山,但你还只是一个客人。 这个小测试,应该说是非常的成功,既测试了卢俊义的态度,又让卢俊义感受到了来自梁山的压力,更是向卢俊义表明了宋江的心思,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于是,宋江心里的那块石头,方才落了地。 但是,也正是这两个小测试,却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宋江真实的内心世界。原来,宋江一直很想当梁山的老大。原来,宋江一直就没有真正尊重过晁盖的遗嘱。 那么,后来当卢俊义真的擒获了史文恭,宋江是否就兑现诺言,让卢俊义当了梁山泊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