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老年e生活

    □武易生

    因为手机上安装了某银行APP,输入手机号、密码,登录后打开一看,竟然有一张金额1000元2003年的定期存单。这张存单因为年代久远,早已被我忘得一干二净,翻遍抽屉角角落落都不见踪迹。手机显示,我还有一张银行卡,庆幸的是银行人员告诉我,银行卡里没钱,挂失补办银行卡后还可以用。历年来在该银行办的银行卡、养老金存折、尚未取出的定期存单在手机上赫然在目。办了挂失手续后,失踪遗忘的银行卡、1000元定期存单失而复得,手机帮我意外捡回了一千块钱。

    最近手机上收到宁波市人社局发来的一条短信“根据部省人社部门要求,您的养老金将通过社保卡(银行卡)发放,请到银行办理相关手续”,我马上带上身份证、社保卡到社保卡所属银行办了激活手续。此前只知道社保卡用于看病挂号配药,养老金是发到存折里,了解收支余额、取款,必须到银行取号排队到窗口柜台打印出来才能看到。现在打开手机上的银行软件,就能看到“我的财富”,想知道养老金增加了多少,有没有发到“手”,不用再到银行去了。

    我虽年龄八十有三,但看见年轻人使用智能手机网购、付款、看新闻等特别羡慕,尤其是新冠病毒疫情期间,用现金付款有传染病毒的风险,网上说,细菌最多的地方是钱包(皮夹),现金交易最不安全,我除了用微信付款又安装了“支付宝”,出门可以不带现金,但手机不能离身,手机就是钱包。

    去年,我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左腿膝盖以上肌肉疼得寸步难行,夜不能寐。到医院看疼痛科,打“小针刀”立竿见影,但回到家症状依旧。去社区卫生站打针灸,打了一个月,花了不少钱,去时三步一歇五步一停,打完针灸回家还是五步一歇三步一停,丝毫不见缓解。后来有人建议去医院看老中医专家门诊,但必须天不亮去挂号,无奈公交车还没有,只好打的。第一次去,儿子用手机叫了“网约车”,比出租车起步价便宜近一半。从第二次去医院起,我只能跟老伴自己去,我利用第一次叫网约车等车的空隙学会了用手机叫网约车,每次3分钟左右网约车就开到了面前。

    我家楼下就是蜂巢快递柜,天天看到快递员往里放快件,看到居民用手机打开快递箱取快递,我试着在手机上安装了“拼多多”“淘宝”等四五个网购软件,试着按提示一步一步操作,买了一些小物件,竟也成功收件了。取快递时我不让旁边的年轻人帮忙,我按照手机短信上的密码打开快递箱取出了快递,从此学会了网购。油烟机、坐便器、洗衣机、老伴的连衣裙都是在手机上买的。

    我是个京剧爱好者,以前经常到外面唱京剧过戏瘾,疫情期间票友停止活动,整天在家宅着憋得慌。听同学说手机上安装“全民K歌”,有伴奏有唱词,配上自己的声音,用蓝牙音箱扩音可以传到10米远,可以在家过戏瘾。于是我又在手机上安装了“全民K歌”。

    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哪一天几点钟要干什么事我都靠手机闹钟提醒,买东西算个账,手机计算器会帮忙。

    买东西付款用微信、支付宝,网购、叫“网约车”、看天气、看电视、听广播、在家卡拉OK……我学会了手机上许多喜欢的、用得着的功能。因为手机功能的增加,安装的软件(APP)越来越多,手机已经换了好几部,存储从8G到128G,不用担心存储太小,要经常删除腾出空间了。现在我把QQ邮箱、文档都安装在了手机上,手机就是掌上电脑,在电脑上干的事在手机上也能做。

    现在电视、媒体上关于老年人因为不会用智能手机处处受阻的报道很多,社会要考虑老年人的情况,老年人也要清除心理障碍,把学习新事物当成乐趣,不要当成负担。最近央视《夕阳红》栏目介绍两位高龄老人学习电脑、手机的故事,一位89岁老太太和一位95岁老先生学会了手机,成为网红,值得我们学习。老年人生理变老没办法,心理不能老,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