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古道,赏野花野果 “我经常去东钱湖玩,怎样才能玩出新意?” “孩子老问我:这是什么花?这是什么鸟?这是什么虫?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我也不认识。” 诸如此类的问题,身边的朋友经常会来问我。以前,我也曾经想,如果有一本图文并茂又有故事性的书,专门介绍身边的常见动植物及具体观察方法与路线,那该多好。现在好了,我刚出版了一本约10万字的《东钱湖自然笔记》,详细介绍了山水俱佳的东钱湖的原生态风貌,应该可以大致满足大家的需求了。 下面,结合秋冬时令特点,我为大家先“剧透”一些《东钱湖自然笔记》的内容,希望大家今后也能像博物学家一样游东钱湖。 深秋与初冬,是欣赏菊科野花及各种野果的好时节。先来推荐几条我觉得不错的线路,便于大家循路出游,它们是:洋山村旁的大嵩岭古道、城杨村附近的亭溪岭古道、岭南古道旁的盘山公路、福泉山的山路等。 本地最早开花且又最常见的的野生“秋菊”,恐怕非三脉紫菀莫属,几乎在任何一条山路边都可以看到很多。相对于随处可见的三脉紫菀,陀螺紫菀就要少见一些。那么该如何区分这两种长得比较相似的野花呢?首先,最直观的,是看花朵的大小,三脉紫菀的花的直径只有一角钱硬币大小,而陀螺紫菀的花比一元钱硬币还大;其次,从花色来看,陀螺紫菀的管状花的颜色跟三脉紫菀差不多,通常为黄色或红褐色,而舌状花较少为白色,而以紫色成分偏多;再次,看花朵所生的位置,三脉紫菀的花一丛丛开于植株的顶部,而陀螺紫菀的花生于叶腋,沿着枝条一路开下来,宛然一条缀满了花儿的柔鞭。 在大嵩岭古道旁,哪怕在寒冷的12月,也能见到千里光。千里光是多年生攀援草本,开花时节,有时老远就可在路边灌木丛中看到金闪闪如瀑布一般的无数小花——这个特征不知跟“千里光”这个名字有无关系。 而在福泉山中,可以看到特别多的野果。秋天,我两次去福泉山中寻找、拍摄野果,都发现了果实很小的猕猴桃。果子极多,密密麻麻挂在枝叶之间。这是小叶猕猴桃,尽管个头极小,汁水却很足,虽说比较酸,但不涩,还有一种自然清新的鲜味。 我还在福泉山中遇见过一种不常见的野果。那天在下山时,我眼前一亮:一颗小树上挂着几颗跟草莓差不多大的红果,不知是什么好东西。凑近一瞧,这是一株落叶树,多数叶子已经凋零,上面挂的果也不多。果子呈深红色,表皮有很多皱褶,捏起来感觉软软的。事后确认,这是柘(音同“这”)树的果实,柘树是属于桑科柘属的落叶乔木。由于在野外我不敢确认这果实到底能不能吃,因此采了一颗带回家。到家后翻书,确认这是一种在分类上属于“聚花果”的可食野果,其可食部位实际上为肉质花萼,“味腻甜,可鲜食或酿酒”。我这才放心地吃了这颗带回来的果实,细细一品,觉得跟桑葚的风味还是有点类似的。 湖畔观水鸟,别有情趣 欣赏了野花野果之后,让我们再回到风景秀丽的湖畔,去观察各种水鸟。 我个人觉得,在东钱湖,最常见的水鸟,并不是白鹭,而是黑水鸡。它们实在太多了,几乎在湖畔任何一处有水草、芦苇的地方都可见到,不是一只两只,而是好多只。在下水湿地与马山湿地,黑水鸡的数量尤其多,但经常被误认为那是一种“黑色的小野鸭”。 在东钱湖,还有一种常见水鸟也容易被人误认为是小野鸭,那就是小鸊鹤(音同“辟梯”)。这是一种属于磃鹤科的鸟儿,善于潜水捕鱼。小鸊鹤的外号不少,如小水鸭、水葫芦等——因为这种鸟远看如小鸭子,而近看发觉其外形又圆又短,在水上浮浮沉沉宛如葫芦,故名。 小磃鹤在湖畔处处有之。不过,大家要注意,在春夏时节见到的小鸊鹤的羽色,与其秋冬时节的羽色完全不同。秋冬时节的小 ,完全是一只褐色的鸟,羽色比麻雀还单一。而到了春天,繁殖季节来临,它就换上了鲜艳的春装,成了一只近乎黑红色的鸟。 其实,真正的鸭科鸟类也有不少,它们以冬候鸟为主。在东钱湖所记录到的野鸭主要有斑嘴鸭、绿翅鸭、赤颈鸭、琵嘴鸭、鸳鸯等。不过,多数野鸭通常在离岸很远的水面上活动,或者隐蔽在人迹罕至的近岸的水生植物丛中,故而不容易被观察到。相对而言,斑嘴鸭胆子略大一点,常会到离岸不远的水面上活动。 另外,善于潜水捕鱼的鸬鹚在东钱湖也时常可以见到。它们也是这里的冬候鸟,觅食时在湖面游弋,不时潜入水下捕鱼;休息时常站在湖中的树桩、竹竿等物体的上面,有时会张开翅膀进行长时间晾翅。 当然,在东钱湖,还可以看到各种鹭鸟。“此地陶公有钓矶,湖山漠漠鹭群飞。渔翁网得鲜鳞去,不管人间吴越非。”这首咏东钱湖的诗很有名,常被人所引用。它出自清初浙东著名学者、诗人李邺嗣的《鄮东竹枝词》。每年早秋,都会有大量迁徙的鹭鸟在下水村一带的湖边暂歇。 2018年,在靠近安石路与陶公路的湖面上,有一长排插在湖里的杆子。在当年的1月、2月、11月与12月,我都发现,在那些杆子的顶端,高低错落地停着很多鹭鸟,多的时候有100只左右。其中,最多的是苍鹭,此外还有白鹭、夜鹭与大白鹭。 你也可以是个博物学家 除了介绍一年四季的野花、野果、鸟类,《东钱湖自然笔记》还有更多实用性与趣味性兼具的内容。全书分五部分,分别为湖山野芳(野花系列)、四季野果(野果系列)、飞羽之约(鸟类系列)、虫影蛙鸣(昆虫两爬系列)、追月观星(天象系列),共30篇文章。 此书的写作方式,是在以上大致分类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叙述,所写的都是我个人观察的经历与所得,文中提到的时间、地点、物种(或现象)均甚悉,我想这有利于读者在游览东钱湖时多一份感受自然之美的乐趣。 让我们再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都迫切希望带孩子去亲近自然,去认识身边的花鸟草木。我想,离城区很近的东钱湖,是一个理想的游赏、观察地点。至于有的人因为觉得自己不认识那些动植物而停住了脚步,其实那是完全没必要的,只要走出去了,慢慢学习、积累,就必然会有显著进步——这就好像要想学会游泳,就必须先下水,这道理是一样的。 北京大学教授、现代博物学复兴的倡导者刘华杰常说:“博物,可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我,也很想对每一个人说:真的,你也可以是博物学家。 在汉语的语境里,什么什么“家”,似乎都是特别厉害、特别专业的一种人。其实在英语里,naturalist(通常译为“博物学家”)这个词代表的意义并没有那种高不可攀的意思,它既可以指博物方面的专家,也可以指普通博物爱好者。我觉得,不管一个人原来学什么、做什么,只要真正热爱自然,都可以选择“博物”这种贴近大地的、富有诗意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