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1月2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报刊创办轶事

《时事简讯》的手刻油印版和铅印版。

1944年4月13日《新浙东报》的创刊号,发表了发刊词《我们的立场与态度》。

浙东韬奋书店坐落于余姚梁弄镇,现建筑为1991年迁址重建。

    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各解放区根据党中央关于“每个根据地都要建立印刷厂、出版书报、组织发行和输送的机关”的指示精神,十分重视新闻宣传工作,把新闻战线视作不见硝烟的特殊战场。浙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机关及地方党委先后创办了十余种报刊,其中包括《时事简讯》、《战斗报》、《新浙东报》、《解放周报》(日文版)、《学习与工作》、《团结》、《东南文化》等。这些报刊在宣传中共抗日主张、传达党的方针政策、介绍国内外形势、报道抗战业绩、揭露日伪罪恶和国民党顽固势力反共阴谋、鼓舞根据地军民斗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份报纸的诞生

    1942年6月中旬,谭启龙奉命来到浙东之初,先以浙东行动委员会书记的身份领导浙东敌后抗战工作。为及时获知并贯彻上级指示精神,专门设立电台,收录延安新华通讯社新闻电讯,由工作人员编印成16开白报纸的《电讯稿》,提供给部队和地方党组织领导人阅读。这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红色报纸的雏形。

    同年7月8日,华中局决定成立浙东区党委,28日公布浙东区党委由谭启龙、何克希、杨思一、顾德欢四人组成,其中顾德欢任宣传部长,负责宣传和新闻出版工作。顾德欢,又名张瑞昌,上海人,早年就学上海交大,主编出版全国学联机关刊物《学生呼声》,曾任中共路南特委书记,1942年7月奉命到浙东工作。在顾德欢的领导下,根据地调集专业人员,改《电讯稿》为《时事简讯》,建立时事简讯社,陈静之、于岩先后任社长。《时事简讯》于1942年8月在今慈溪洞山寺创刊,开始时用手刻油印,每周一期,8开4版。一年后改为铅印,每周三、六出版,扩大为4开4版。1944年4月初停刊,以《新浙东报》全新面目面世。

    《战斗报》与《新浙东报》

    《战斗报》由三北游击司令部主办, 1943年8月创刊于余姚梁弄横坎头,报头由司令员何克希(化名何静)亲自题写。《战斗报》开始时手刻油印,每周一期。油印设备由战士肩扛随部队行动,一度因战事频繁、设备丢失,而致《战斗报》停刊。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番号改编后,《战斗报》由纵队政治部主办。1944年3月21日《战斗报》正式复刊,全新铅字印刷,每周一期,不久增加至每周两期,8开6版。江岚任社长,丁柯任主编。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北撤到达江苏涟水后,改编为新四军第1纵队第3旅,《战斗报》随军继续编印,不久后停刊。《战斗报》大量报道浙东游击纵队指战员的抗日战斗历程,交流战斗、工作经验,展现指战员高昂的革命斗志,刊登反映部队生活题材的文艺作品,成为艰苦战斗岁月中指战员们的精神食粮。

    《新浙东报》为浙东区党委机关报。1944年4月,为进一步加强对党报工作的领导,浙东区党委作出“关于出版《新浙东报》与加强报纸工作的决定”,将《时事简讯》改为《新浙东报》。成立由谭启龙任主任,何克希、张文碧、顾德欢、江岚为成员的党报委员会,由顾德欢兼任新浙东报社社长,于岩任副社长兼总编辑。报纸为铅印,4开4版,遇有重要内容则扩至6到8版,开始每周出两期,后改为一周三期。1945年8月14日起改为日报。同年九十月间,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主力和部分地方干部奉命北撤,《新浙东报》于10月1日出版了最后一期后停刊。在《新浙东报》最后一期上,全文刊登了浙东区党委、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浙东行政公署联合发布的《忍痛告别浙东父老兄弟姐妹书》。《新浙东报》自创刊以来,共出版231期,另有增刊18期和号外数期。《新浙东报》主要刊登新华社重要电讯和中共中央重要指示,发表浙东抗日根据地领导机关的指令,报道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另辟副刊反映根据地的文化生活和创作成就。

    印刷厂办在山窝里

    浙东抗日根据地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物资匮乏,且常受日、伪、顽的袭扰。根据地的新闻从业者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筹集各种专业设备及所需用品,以保证各种报刊的印刷出版。1943年初,从秘线获悉余姚城外破庙里有国民党地方政府印刷厂遗弃的一套器材,时事简讯社在部队的帮助下,获得了这些印刷器材。区党委还通过上海新知书店(新四军办事机构)的地下工作者,从上海运回一批纸张、油墨等。芝林村有一家停业已久的小造纸厂,经努力促其开工。这样,就初步解决了报纸印刷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第一家印刷厂于1943年7月在四明山杜徐岙“泥镬里”一个叫邦土的山民家里成立,楼下安装印刷机,楼上是排字房。厂长夏子明,共13名工作人员。第一份铅印的《时事简讯》就在这里诞生。1944年3月《战斗报》复刊后,在地势险要的三七市茅山建立了印刷厂。不久,迁址与新浙东报印刷厂合并。两厂合并后,印刷厂的设备条件得到改善,技术力量大大增强,规模进一步扩大,印刷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1945年2月,随着印刷业务的扩大,印刷厂一分为三,一厂以印刷《新浙东报》、《战斗报》等报刊为主;二厂以印刷党内文件和各种书籍为主;三厂以印刷军用地图、票证、告示为主,浙东银行发行的抗币,也由三厂负责印刷。

    韬奋书店的使命

    《时事简讯》、《战斗报》的发行,开始由各交通站负责,随着发行量的增加,这种发行体系已不敷需求。1943年下半年,在四明山杜徐岙附近设立书报发行总部,在三北和梁弄等地设立书报发行分部和书店门市部。发行总部和分部与当地交通站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书报的发行任务。

    1944年春,浙东抗日根据地日益巩固,教育、文化、新闻出版事业都得到迅速的发展。为了统一各种书籍、报刊的发行工作,浙东区党委宣传部于当年6月成立“浙东书局”。同年冬,为纪念不久前去世的著名记者、出版家邹韬奋,改名为“浙东韬奋书店”,专门从事报刊书籍的发行和经销业务,承担根据地新闻出版宣传事业的重大使命。书店先后在杜徐、梁弄、袁马等地设立发行总部,在三北、梁弄、上虞、余上(今余姚、上虞的一部分)、鄞西、嵊新奉(今嵊州、新昌、奉化的一部分)、章家埠等地设立分部,并通过各地交通站,组成根据地的发行网。至抗战胜利前夕,韬奋书店所属发行分部、书店发展到15个,职工200多人。为统筹印刷、出版、发行等工作,韬奋书店还同时管理印刷厂和芝林纸厂。诸克任经理,陈永年为副经理,钟虹为发行总部主任,还专设出版股、会计股、干训班等。

    韬奋书店自行出版发行的第一本书是《关于红四军的决议》,手刻油印版。书店先后自行出版和发行的图书达几十种,有《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整顿三风》、《国语常识全本》、《战斗半月刊》、《大渔山岛战斗》(连环画)等。

    (本版图/文由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