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1月2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步村访旧:

白云深处竹篱开

叶果孟老人

静观亭

叶家大屋的马头墙

    余姚三七市镇石步村,是四明山北侧余脉中的一个千年古村。

    石步村得名自石步山。明清《石步志》有诗,“聚族群居山之隈,白云深处竹篱开。前江估客乘潮返,后海鱼盐入市来”,点明了村落方位。

    隈,指山水弯曲处,石步村至今群峰相望,村前清溪潺潺。石步溪水流向南,大约10公里,直通姚江;越岭向北,翻过大山,便是杭州湾。前江后海,潮起潮落,人来人往。

    随着长者老去,属于石步村的往事渐不为人知,如今尚能讲些旧事的还属“上门头”后人叶果孟。秋冬时节,记者在一个晴好日子拜访了这位84岁的老先生,听他讲述石步古村与石步叶氏的故事。

    石步叶氏

    石步村地处姚东一隅,旧属慈溪金川。县志记载,石步始祖叶世儒,字道传,“官四明教授”,因在任职期间爱上这片山水佳致,北宋庆历年间自松阳迁至石步。

    宋时,石步村最著名的人物当属一个从石步嫁出去的女儿,叶世儒的孙女,史叶氏。与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女性一样,她也没留下自己的名字,后世多称其“叶氏太君”“冀国夫人”,曾18次受朝廷追封。

    “满朝文武,半出史门”,南宋鄞县史家,几乎左右了整个南宋王朝,煊赫长达百余年。论其家族源头,便是这位叶氏太君及其丈夫史简。作为女人,叶氏太君堪称不幸。其夫史简去世时,她才25岁,留下幼女及遗腹子史诏。不久,幼女也去世,叶氏抱着她大哭,凭着顽强的意志生下遗腹子,为史家留下血脉。

    得益于母亲的悉心教导,长大后的史诏“愈自刻励,遂以学问德业为士大夫称道”。后来史诏以“孝、友、睦、姻、任、恤、中、和”八行被朝廷举荐,家门渐渐兴旺,子孙相继入朝,成就“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的辉煌。正如宋元方志所说,“史氏孙曾贵盛,由夫人始”。

    在今日东钱湖下水,仍存叶氏太君墓道。墓为北宋末年所建,该墓道是东钱湖现存史氏家族中建造最早的墓道。2001年作为东钱湖石刻群子项,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其墓前,有一块1936年重修碑,记录这位从石步走出的传奇女子的生平事迹。

    繁衍至今,叶氏仍为石步村大姓,历朝历代名人辈出。叶果孟整理过一份“石步现健在名人录”,里面有高级机械工程师、法院院长,也有大学教授。来自家族的荣誉一直流淌在叶氏后人的血脉中。

    飞檐马头

    石步村的民居、溪坑、道路基本保持着原有风貌和格局,具有清代浙东村落的典型特色。村里可寻访的古迹民居有北宋窑址、黄公潭、叶家大屋、安雅堂、三进堂、静观亭,以及石步溪上老桥等。近年重建的石步庙前,有树龄逾300年的古樟,枝分五叉,形如五指,亭亭如盖。

    在叶果孟的指引下,记者走访了几座现存古建。村西安雅堂原谓“叶氏安雅堂义庄”。叶果孟表示,叶氏历来崇文重教,弘扬慈孝,清道光年间,乡绅叶俊秀携长子叶封建此,然二人均早逝,任务交给了叶封的三个儿子叶维新、叶维元、叶维翰,三人出银六万两最终建成义庄,官府建“义行坊”予以表彰。其中,叶维新为人乐善好施,“济困乏无吝色,读书明大义”,在他的一生,疏浚无择浦、造桥铺路、修德润书院,做过无数好事,乡人至今感念。

    安雅堂现存建筑由门楼、主楼及东西厢楼组成,主楼及厢楼均为飞檐马头山墙,格局基本完整,砖雕、石雕、木雕工艺较为精湛。因“雅”“乐”方言读音相近,安雅堂也被记为安乐堂,但村民还是偏好前者。

    我国第一代著名地质学家、鄞县人翁文灏有《少年杂忆·石步》诗,也提到安雅堂。诗曰:“佳境慈溪到外家,山容树色美难加。水从石出真清澈,步逐坡登见曲斜。安雅堂名存往迹,沧桑世变待新芽。犹留故泽昭然在,雅堂款宾谊可夸。”翁文灏七岁丧母,后母叶秀芬乃石步村人。翁文灏曾说,后母是他一生中影响重大的两个人之一,这首诗作便是他对于外婆家的回忆。

    三进堂结构与安雅堂近似,这家人在光绪年间连出三位进士故名。石步村有“上义庄的牌楼,三进堂的门楼”之俗谚,安雅堂义庄牌楼已不在,不过三进堂门楼尚存痕迹,有心人可着意寻访。

    革命记忆

    叶氏人丁兴旺,分为两个祖屋:“上门头”和“下门头”。叶果孟是“上门头”后人,在他八十四年的生命记忆中,上门头最热闹的时候是抗战时期三五支队入驻其间的一段时间。

    人们知道以梁弄为中心的四明山是为全国抗日根据地之一,殊不知当年谭启龙、何克希带领的抗日队伍,从浦东渡杭州湾上岸,到达三北地界,先在鸣鹤、石步驻足。当时革命队伍上四明山,石步是必经之路,然后过姚江、经车厩,再由杜徐岙走向梁弄。

    据叶果孟回忆,1942年至三五支队北撤的一段时间,革命军在石步出入十分频繁。期间何克希住上门头,谭启龙住下门头,叶家大屋则是中共慈姚县慈西区委的办公场所。在他的童年记忆中,上门头原先房屋有中三间、前三间和后三间,共有四弄;上门头左首有面积较大的花园,另有三只小池。

    晚清上门头分为三房,大房出了个秀才,看破红尘,不愿做官;二房是败子,抽鸦片,与戏子为伍,最后败光家产;只有三房还兴旺,能干的老夫人当家,有四儿三女。据叶果孟介绍,大儿子叫叶东书,抗战时是个空军教导大队大队长、随军记者,曾在叶圣陶门下做过事。三弟叶传书在宁波,从英国人办的太平洋工业大学毕业,为高级工程师。小的阿弟名叶家书,在上海第二医学院任教。叶果孟是二儿子叶宝书之子,新中国成立后在家务农。一家人有此成绩同三房大女儿叶琪瑶有关。叶琪瑶其人早年在杭州女子中学读书,后嫁给贵州飞行员教官全正熹,受他二人影响,兄弟几个都好学上进,发奋读书。1937年全正熹参与抗日,与敌机同归于尽,被追赠为“抗日英烈”。

    如今,上门头只余几楹,时代痕迹、历史凭证唯剩追想。

    离开石步村时,在石步村口见一座建于1935年的静观亭。此系三七市集市至石步村古道西侧路亭,南北贯通,观音兜山墙辟筑拱门,亭柱阴刻楹联,“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景与人同”。亭地石板、石凳均为原物,环顾四周,稻香浮动,颇值停留。

    记者 顾嘉懿 文/摄 

    通讯员 周妍辰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