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永涛用手机查看大棚里的温度、湿度等。 |
本报讯(记者 郑凯侠 通讯员 张天叶 文/摄) 自动采集土壤湿度、空气温度、光照强度等环境数据,掌握农作物生长状况;足不出户,田间管理云端操作;全流程跟踪种植管理……12月5日上午,慈溪数字农业普及应用研讨会暨正大顺为智慧农业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慈溪拉开帷幕,来自农业领域的专家围绕数字农业发展方向、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开启思想的碰撞,为慈溪数字农业普及和产业升级增添澎湃动力。 位于慈溪市坎墩农业园区的慈壹佳果蔬农场,主要种植作物为红心火龙果,品种以“红水晶”和“红玫瑰”为主。之前,由于农场农业生产设施落后,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大多数农事操作需要人力执行,灌溉、施肥等农事操作时间点主要以工人的经验判断为主,经常出现灌溉不均匀、施肥不到位等问题,不过现在这些老大难问题已经不存在了。 记者来到慈壹佳果蔬农场里,大棚里看不到忙碌的田间劳作场景,灌溉、通风、光照等实现自动化,但是如何对农作物生长需求实现实时监测呢?这个秘密就藏在土里。 “我们在每个大棚安装了由正大顺为智慧农业研究院推广的无线土壤农业传感器和无线空气传感器,可以对土壤的湿度、温度、肥力和光线强度进行监测,实时掌握农作物生长情况。”慈壹佳果蔬农场负责人孙永涛告诉记者,大棚装了数字化设备后,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而且灌溉、施肥可以精准控制,农资成本也降低了不少,效率也提高了。 记者了解到,在慈溪农业农村局、科技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慈溪有50多个农业基地、1000多个农户用上了传感器,实现了农业生产数字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