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2月0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曾经富甲一方的宁海大湖村

俯瞰大湖村

尚存的沙头庙

胡氏宗祠

    从宁海长街镇区往南走,遇见的第一个村就是大湖村。大湖位于长街镇中部平原区,南宋时期,大湖的胡姓先辈凭借着勤劳能干,围海造田,使大片滩涂成为良田,在这里建了村。明清和近代,大湖村逐渐成了良田千顷、稻谷万斛的富裕村,“东乡大湖谷”的名声也就跨县越州,响彻浙东。大湖村富甲一方,宗族繁茂,人文荟萃,不仅有明代进士胡献来,也涌现出一大批文人和善士,在清代和近代宁海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宁海县城出东门的第一大村。

    四面皆海 千顷良田养育先祖

    古时大湖为海域,在唐、五代时期,这一地方还没有任何记载,由于车岙港、胡陈港、长亭港三港夹中,海水冲刷,贝壳泥沙堆积,逐步抬升,在南宋时开始形成墩坎。

    据《长亭胡氏宗谱》记载,胡居端(1167—1243)字伯瑞,原籍越州会稽,气质端雅,品貌出众,谢公方燧纳以为婿,后谢公置事长亭盐场盐司,随公居长亭。谢氏去世后,居端痛而出游,发现长亭场南面海中,涂面高涨,不浸海潮之墩坎甚多,已有盐民在此制盐,遂从长亭场移居海中墩坎,筑堤防潮,成为大湖胡氏始祖。因胡氏定居成为大族,村名遂为大胡,后又改作大湖。

    大湖村四面皆海,滩涂资源十分丰富。胡氏先祖自定居大湖后,筑堤防潮,艰苦创业,变沧海为桑田。明代中后期,先后围垦了羊肚塘、东关塘、合宁塘,使大片滩涂成为千顷良田,大湖胡氏宗族繁衍兴旺,成为当地一大族。到了清代,胡氏家族又先后围起了伍山的月边塘、下湾塘、南面塘、道士岩塘,还有北面的海岙塘和丹屿背的公和塘,土地面积进一步扩展。

    大湖人围塘致富有了知名度以后,象山围筑马岙塘、大泥塘都邀请大湖富户合股,于是大湖富户又拥有了象山的田地。再加上明清两代,大湖富户参与伍山石板开采并拥有兰头山的石宕后,大批石板运销上海、宁波,使大湖富户的财富进一步增加。到了清中期,大湖村成为宁海县名副其实的首富村,胡氏家族也成为宁海县东部的一大望族。

    乐善好施 捐资助学代有善人

    胡氏家族发家后,致富不忘乡邻,十分乐善好施,代有善人。在教育、交通方面,捐助尤多。

    光绪《宁海县志》有许多篇幅记载。“宾兴”篇中,为资助学子赴考,清咸丰年间,大湖乡绅胡典章捐助桐岭脚等处田二十石(当地计量,二石为一亩)。道光年间大湖乡绅胡燧妻谢氏不仅捐坐落在西洋等处的田十九石三斗,还将坐落在县前东道大街内的六间楼屋予以捐献。“津渡”篇中,胡燧妻谢氏与胡化兴妻冯氏、胡化发妻祝氏共同捐建沥头渡(即胡陈港渡)。胡光妻龚氏捐资建西浦义渡(今毛屿港渡),还有胡福基捐资建岳井渡、车岙港渡、西浦义渡等。在“节妇”篇中,亦有记载,大湖贡生胡正羲妻叶氏,性好施,助宾兴,置义渡;大湖生员胡汉秋妻叶氏,创茶亭,修庙宇,善迹颇多。

    胡氏先辈还率先在东乡办学。清嘉庆初年,乡绅胡知化与弟胡式化发起募集资金,胡文侦助以地基,在村东建成文昌阁,供子弟读书。丁已春(1857)文昌阁遭火被毁,里人募集资金重修时,有谢氏、龚氏两孺人曰:“此造士之所也,宜急。”遂各出金二百余重修。胡氏善事可谓不胜枚举。

    故事依旧 淳朴民风勤俭传家

    村中有一座沙头庙遗存,庙在明代中叶施建,清初增建,1987年重建。占地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有戏台,中奉白鹤大帝,左为镇海龙王,右为子母娘娘。

    该庙在建造时,传说有一位匠人乘海船而来,与村人洽谈承造此庙,说他特爱吃鸡,每餐不可缺少,要一日一鸡,工酬却不在乎多少。洽谈既成就开始作业,可过了两年多仍然没有完成,鸡却吃了不少,每次催促都说莫急。忽至一夜,突然告知完工,庙造成了。一统计,从开工至完工,匠人共吃了一千只鸡,后人又将此庙称为千鸡庙。

    殿宇共一正二副,共有十六根朱柱,分作四排,其中东二步的一根柱是用木屑箍成的,用棍棒敲击会发出“壳壳”的清脆声。其栋甚高,四角檐翘如亭式,梁头楸底都刻有花草,可全屋不见一个榫眼,因此也叫“无榫屋”。

    除了沙头庙,大湖最令人记忆深刻的就是五份头庄园。五份头庄园大多建于明清两代,原先规模很大,区域包括今大湖村老年协会和前面的公园以及大湖粮站,有豪华宅院五幢及厢房,占地几十亩,共有房屋300余间。

    庄园四周筑有围墙,围墙外是护城河,在南面护城河上设桥梁三座,供通行。夏日人们多在此三桥上纳凉,大湖八景之“三桥纳凉”即指此处。

    在护城河外又筑有围墙,在庄园的东西南北都有碉楼防匪,现在大部分遭毁,仅剩一幢宅院及左右厢房,已经成了村老年协会会所。

    该仅剩宅院系二层木结构三合院,占地600余平方米,建于嘉庆年间,有200多年的历史。正房七间,中间为堂前,左右厢房各3间,柱石用蛇盘石,铺道地檐口为兰头石条,石条长4.5米、宽0.47米、高0.50米。建筑风格简洁朴素,体现了五份头富绅务实节俭的风格。

    过去的大湖,曾经的宁海首富村,曾演绎过无数的创业奇迹,创造出无数的大义善举,流传下许多美丽的传说与故事。如今的大湖,仍诞生着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人才,为国家社会奉献着青春、智慧,他们中有水利电力管理专家胡修谱、钢铁工程专家吴华松、电影专家鲍林岳、文艺理论家胡凌芝、戏剧学者胡阳春、诗人胡一飞、电子专家赵文瑕、上海华山医院脑科专家吴雪海、实业家汪永琪和胡敏捷等等。如今,大湖民众认识到古村落保护的重要性,正努力守护着这一份美丽的“乡愁”。

    记者 张海玉 通讯员 王建慈 惠晓阳

    摄影 尤才彬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